交通強 中國強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建設交通強國的宏偉目標,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科學研判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過程中,賦予交通運輸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建設交通強國的宏偉目標,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科學研判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過程中,賦予交通運輸發展的新方位和新任務,為新時代交通運輸發展指明了方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交通順則百業興。交通運輸是興國之利器、利國之基石、強國之先導,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和服務性作用。國家之強始于交通之強,建設交通強國,是時代之需、發展之急;社稷之需、百姓之急。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中國交通要有新作為,要做新貢獻,就必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堅定、自信、踏實、有力地從交通大國邁向交通強國。
一、五方位“交融”,賦予交通強國的新時代使命
“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交”,交足而待,即托付、融合之意,“交”是交通的基本形式。而新交通在新時代的定位,同樣體現在一個“交”字上。這個“交”不僅局限在物理、地理上的,更融入到民族、社會、人民的方方面面:
(一)與民族交融,承載助力中國夢想的時代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國人共同的夢想。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必須要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全國上下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凝聚中國力量,這一夢想才有實現的可能。黨的十八大以來,交通取得了“高鐵、公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的輝煌成就,關鍵在于堅定不移地執行落實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交通運輸首要之責就是要深入學習全面領會切實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黨的十九大作出的總體戰略部署,扎實做好交通各項工作。用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來武裝頭腦、指導實踐,開啟建設交通強國新征程,積極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與經濟交融,承載發展國民經濟的先行使命。 “交通成和而物生焉”。交通運輸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國際國內商品和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動和充分競爭。保持經濟的中高速增長,交通必須堅持“適度超前、統籌發展”的原則,積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先行一步,走在前列,建設好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物流“降本增效”,優化產業布局,激發市場活力,不斷促進不同國家、不同區域之間的人員交流、商品交換和貿易發展,充分體現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各個產業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
(三)與社會交融,承載建設活力社會的和諧使命。“歡欣交通而天下治”,伴隨著交通而來的,不僅是資本,還有醫療、教育、人才、理念、智慧等各類社會資源的整合與匯聚。十九大提出:要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交通強國,不僅有利消除貧困、封閉等不和諧因素,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全面進入小康社會;促進社會分工、開拓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發展,協調社會資本再生產,提高和豐富人民生活水平,增強社會發展的活力和生命力。
(四)與人民交融,承載實現美好生活的歷史使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就是歷史交給我們的艱巨重任。
解決好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就要建設人民滿意交通。交通強國,不僅給普通百姓帶來生活改變,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同時,也在協同區域發展中發揮根本性的作用,發達的交通建設就如同連通器中的連接管道,迅速將兩邊的水保持同一水平線,成為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首要條件。
(五)與世界交融,承載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和平使命。“天地交而萬物通”。通萬物,就要通天下。21世紀中國的崛起,是要同各國人民一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習近平總書記面向世界提出的“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就是中國對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問題給出的現實答案。
建設“一帶一路”,必須交通強國。交通運輸要通過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進一步推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促進地區的經濟增長,讓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國家享受政策紅利。只有這樣,才能讓“一帶一路”倡議真正得到眾多國家真心支持和積極響應,讓中國的大國地位得到彰顯,讓和平崛起得以實現。
二、六維度“變通”,樹立交通強國的新時代思維
“通”,往而不窮,即通達、無礙。“通”是交通的基本屬性。面對新時代的新要求、新變化、新任務,交通運輸不僅要“通”,還要在變中通、在通中變,建設交通強國,首先就要在思維上求變求通。
(一)變通思維廣度,提升綜合視野。交通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立體的概念,過去幾千年,無論是工具,還是渠道,人們更多地是在尋求從單一到多元的突破,從而實現便利交通。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應該是從多元到一體化的回歸,通過綜合思維降低產能,節省資源來合并同類項,從而使各種交通模式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以新的方式呈現。
綜合交通首先要在綜合規劃上入手,在各個通道、網絡、節點上都進行綜合的規劃布局,統籌公路、鐵路、水運、空運、管道等各類交通方式,明確分層分級覆蓋的目標。其次要在綜合銜接上著力,這不只是物理上的、通道上的銜接,還要強調在功能上、運行上和服務方面實現各種交通方式、不同樞紐場站、境內境外之間的有效銜接。最后要在綜合服務上發力,要提供無處不在和隨需而動的信息服務,以實現群眾出行的零距離換乘和貨運集約高效的目的。
(二)變通思維力度,提升國際視野。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中國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交通建設不再局限于一池一城、一疆一域,而是放眼全球、走向世界。近年來,我國的交通運輸事業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交通運輸狀況從“瓶頸制約”、“初步緩解”逐步發展到“基本適應”、“逐步引領”,其成果令國人驕傲,令世人矚目,已成為世界上的交通大國。
要從交通大國發展到交通強國,在國際上提供中國智慧、服務世界,一方面要向國際標準看齊。對標國際先進,我們交通建設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夠高精尖等問題,“一帶一路”要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不但要“通”出去,更要“融”進去,在國際合作中找差距,補短板,把精華的經驗做法引進來,以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標準提升自己、做強自己。另一方面要讓國際標準向中國看齊。古往今來,誰強大,誰就能掌握話語權。要繼續通過援建、招標等形式參與國際交通事務,把技術帶出去,把品牌打出去,讓“中國建造”在世界各地生根,在世界各國人民心中落戶。
(三)變通思維精度,提升綠色視野。交通,是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依賴自然、利用自然和開發自然。交通強國必須突出綠色可持續這個定位。綠色交通,不僅指采用低污染,適合都市環境的運輸工具,更是在交通的開發、建設和使用過程中,都要遵循自然的發展之道,尊崇自然、理解自然、融入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共同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就要按照生態原理規劃、建設和管理,構建與環境相協調的交通體系,這既是社會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內在要求;既是破解資源環境要素約束,實現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有利于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是生命的顏色,與交通有著深厚的淵源:綠燈代表準行,交通這輛拉動國民經濟命脈的高速車一旦開上綠色通道,必將暢行無阻。
(四)變通思維跨度,提升未來視野。未來發展需求是生命力的象征,同時又是發展根本動力源。回顧歷史,交通行業總是走在新技術新科技發展應用的最前沿,成為一個時代轉折和突破的里程碑,科技改變交通,交通改變世界。交通作為便民利民的公用事業,必須具備未來眼光,這樣才能更好地定位好發展目標,讓創新成為交通大發展的一把利器。
當前,我們正處于第三次以IT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為主導的技術革命發展高潮期,中央提出建設智慧城市、智慧社會,其中,智慧交通是基石、是引擎,是最前沿的科技應用與人民美好生活滿意度之間的橋梁。運用智慧系統連接起現在與未來的橋梁,把智慧用在規劃上、管理上與研發上,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新能源等前沿技術,謀劃好無人汽車、人工智能、北斗導航等交通新形式新變化的管理和使用規則,來提升交通的發展脈絡。
(五)變通思維深度,提升文化視野。交通是一項龐雜的社會性事務,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既要依靠各個社會群眾,引導社會的廣泛認同和參與;又要反哺黎民百姓,讓群眾直接享受到改革紅利。交通要達到歷久彌新,就要在依靠社會、發動群眾上下功夫;在服務的人性化、便利化上下功夫;在提升文化認同度和影響力上下功夫,使交通不僅是代步的替名詞,還要從心靈相通,義理情相融上找著力點,使交通與文化互動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樹立文化交通理念,我們迫切需要轉換定位,實現從傳播者到創作者的根本性、功能性轉變,使交通之行變成文化之旅,并根據時代特征嵌入文化元素,讓交通作為文化承載和傳播工具向形成自身交通文化轉化。要強化交通文化的產出和輸出,通過自媒體等各種渠道的互動,形成對系統內部能凝心聚力、對人民群眾能喚起共鳴、在國際社會能得到認同的交通文化精神內核,唱響中國交通好聲音。“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變成了路。”走在路上的人,年復一年吟唱著他們的歌謠,而今,這條路也要發聲,唱出自己的精氣神。
(六)變通思維溫度,提升民本視野。“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終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交通發展的根本性要求,體現了國家領袖濃郁的為民情懷和民生情結。交通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核心要素是人,是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提升人的自由和便捷,通過改變出行方式,而改變生活方式,從而不斷提高人的生活質量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
交通的民本理念主要落實在便捷與安全上。安全是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作為直接服務民生的主體項目,交通的發展宗旨就是保障人民平安出行,就必須從設施設備到橋、路、水域、氣候、環境等相關因素方面,通過構建人、物、系統的安全體系,將事故后被動處置轉化為積極事先預防,增強安全管理能力,提升預控應急水平。
三、八方面“強盛”,打造交通強國的新時代路徑。
“強”意為“弘蟲為強,力及至遠”,將自身之力,傳至遠方,才是強的本意。“強”是建設交通強國的基本要求。強交通,就要從自身出發,懷大局、觀大勢、謀大事,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優質提效、智慧創新,腳踏實地、穩中求進、久久為功、科學謀劃,著力建設服務人民、服務大局、服務基層,安全可靠、便捷暢通、經濟高效、綠色智慧、綜合發展的現代交通。具體來說,有八個方面:
(一)力壯者強,交通強國需以優質強基。質量,是興國之道,強國之策。建設人民滿意的交通,打造高品質工程是積極推動交通運輸由量的擴張向質的跨越的歷史轉變。因此,要強化責任,精益求精,以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追求品質的卓越;科學組織,遵守規律,注重提升品質成本的可控,避免貪大求洋,切實保障品質工程生命周期的最優;工匠精神,持之以恒,堅持為了追求1%的提升,付出99%的努力,鑄就高品質的“中國創造”、“中國品牌”戰略。
(二)守安者強,交通強國需以安全強本。安全是交通發展的基礎,黨的十九大提出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構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國家安全思想。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過程中,要增強責任自覺,始終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終堅持落實安全責任,始終堅持突出問題導向,始終堅持依法標本兼治,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全面加強源頭防控和綜合治理,建立安全生產權責清單、問題隱患清單和整治責任清單,切實做到重拳治標,重典治本。要發揮社會自覺,通過監管、宣傳和教育,在全社會進一步構建“大安全”的理念,形成“人人抓安全、人人講安全、人人管安全”的局面,讓安全成為社會自覺行為,從而真正降低安全風險,提升安全保障。要強化主體自覺,強化安全主體責任,落實安全生產要求,強化安全生產紅線意識,規范市場安全機制,進一步提升本質安全,切實解決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認不清、想不到、管不到”問題。
(三)善智者強,交通強國需以創新強根。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理念創新是引領交通運輸發展的核心路徑。創新發展理念,是交通運輸業規劃發展、推動發展、引領發展的重要理論依據,是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交通體系的理論武裝,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管理創新是推動交通運輸發展的重要抓手。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將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作為推動交通發展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通過不斷自我革新,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改善營商環境、便利群眾辦事。科技創新是開拓交通運輸發展的內生動力。必須全面提升科學技術水平,補齊發展短板,依靠技術優勢不斷提高運輸效率和品質,降低運輸成本,向世界輸出更具競爭力的交通運輸產品和服務,推動交通運輸“走出去”。
(四)樂聚者強,交通強國需是以協同強力。“協, 眾之同和也;同, 合會也”。交通運輸要聚合交通資源,平衡各種運輸方式,著力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聯通,并加強對外合作。加快形成綜合交通體系,不僅要聚形,更要聚力、聚神。要協同區域發展,打破“一畝三分地”意識,以實現區域協同為目的,打造區域城際互聯互通,突破發展壁壘,做到互通有無、有效互動,推動要素和結構“新組合”,形成區域發展新格局。要整合內外力量,跳出“交通”看“交通”,加大與省部單位、社會資源、國際力量的交流與合作,始終站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高度,強化大局觀,擯棄保護主義,干大事、成大業。
(五)自勝強者,交通強國需以文化強神。交通運輸在硬實力方面要位居世界前列,更應形成獨特的交通文化,擁有與硬實力相匹配的軟實力。培植核心價值。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有什么樣的核心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國家、行業和職工,交通強國必須有一支有堅定的信仰、優良的品德、嚴明的紀律的交通隊伍,就要不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煉具有現代意識和行業特色的使命、愿景、精神。打造文化產品。圍繞安全、服務、便民、創新、廉政等時代主題,結合交通實際,培育整合各類人才力量,運用社會資源,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凝聚交通智慧和文化積淀,打造形式多樣、內涵豐富、品質精良的正能量作品。加大文化輸出。提升交通文化自信,將體現時代性的優秀交通文化理念、成果和作品進行推廣和宣傳,通過文化輸出,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交通形象、提升交通影響。
(六)普惠者強,交通強國需以共享強民。“共享交通”已被評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堅持共享理念,不斷推進“智慧交通”建設。加強智慧交通的頂層設計,打破省際間交通發展信息孤島,集成交通基礎信息數據,發揮信息融合的綜合效應,促進交通資源共享。立足服務民生,加快推進“服務共享”建設。共享經濟是市場與政府兩只手之外崛起的第三只手,是交通運輸服務供給側改革的助推器。要讓交通更便利,著力打造“一站式”、“最多跑一次”等政務服務平臺,提升信息共享聯程服務。關注百姓需求,繼續推進綠色低碳交通建設。積極探索優化“互聯網+”交通新興業態管理模式,持續鞏固共享經濟發展成果,打通城市有機體的阻滯淤堵,讓百姓出行便捷高效,讓交通血脈暢通流轉。
(七)內健者強,交通強國需以素質強志。打鐵還需自身硬。交通強國的建設,需要以優秀的組織、機制、人才資源為支撐。完善高效的交通機構。要以人民為中心,以轉職能、優服務為立足點,對外,進一步從政府、市場、社會三個維度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對內,加強機構、制度、人員等方面的優化升級,形成組織管理、工作運行、政策制度、法規標準體系,切實增強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構建高效的管理機制。建設科學、成熟、有效的基礎設施網絡體系、智能化運營管理體系、多元化服務體系,提升交通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全面建成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更綠色、更智慧、更經濟、更可持續、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確保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得到充分發揮。培育高質的交通人才。交通人強,則交通強。要以政治建設為首要,打造一支絕對忠誠、干事擔當、干凈自律、充滿活力的交通鐵軍;要以人才戰略為引擎,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積極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高科技交通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把高素質、優品質的人才集聚到交通強國的偉大斗爭中來。
(八)至遠者強,交通強國需以品牌強音。交通強國,要積極打造屬于自己的交通品牌,在世界上提出中國方案,發出中國聲音。當前,高速列車、C919大型客機、振華港機、新能源汽車等一大批自主研制的交通運輸裝備成為“中國制造”的新名片。進入新時代,要進一步強化品牌意識,專注實體、專注創新、保持初心、弘揚匠心,自主研發一批高科技、高水準、高效能的優秀交通產品,不斷豐富和錘煉出更多更優秀更響亮的國際化品牌;要進一步融入全球發展,把握好時代脈搏、緊貼形勢發展,就各國關注的重大問題進行討論并提出倡議,搭建對話與合作的平臺,提升話語權,擴大市場面;要進一步提升大國擔當,揚起交通這面和平大旗,回應外界對中國的關注,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通過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推廣,積極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多發展機遇,在區域合作中肩負起大國的責任和擔當。
“交”而后“通”,構成了宇宙和社會運行的基本形式;“通”而后“強”,實現了萬物發展壯大的基本規律。交通強國,就要跳出行業發展的范疇,充分把握交通運輸在新時代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融入到治國理政的全部活動之中,不斷轉變發展思維和理念,努力構建新時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從“跟跑”,到“并跑”,并邁向“領跑”的轉變。
邁入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強國之路的藍圖已經描繪,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畫卷已然鋪開,這是交通事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每一個交通人都有信心,有覺悟,有能力,為建設交通強國不懈努力,為建設社會主義全面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