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中青年教師后顧之憂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廣大中青年科研人才可謂重要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廣大中青年科研人才可謂重要支撐。
從世界各國高等教育發展經驗來看,一流高校與學科建設無不注重杰出中青年教師的培養。歐洲的“博洛尼亞進程”以統一高等教育培養框架和質量為基礎,目的是要讓廣大中青年教師發揮更大的價值;日本的“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韓國的“BK21”卓越大學建設,也都把優秀高校青年教師作為重要目標。近些年來,中國不斷推出“千人計劃”等人才工程,也正是為了吸引并培養杰出中青年專家,推動國家的“雙一流建設”。
近年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國際論文被引用數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二位,中國的科研水平日益得到世界承認,這背后離不開廣大中青年教師的努力。無論是大規模的“海歸潮”,還是不少80后、90后成為“千人計劃”“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抑或是中國航天事業飛速發展背后的大批中青年領軍人才,無不說明在中國高等教育和科研實力的發展過程中,中青年人才起到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同時也要看到,中青年人才面臨著不少“成長的煩惱”。“收入相對較低”“職稱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強度高”等問題,日益成為中青年教師投身科研事業的現實困境,少數中青年教師甚至自嘲是“青椒(焦)”。科研事業是一項需要全身心投入的高強度工作,與其他行業群體相比,科研領域的翻山越嶺、攻城略地更是一項不間斷的事業。唯有解決中青年教師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向身邊看少一些現實焦慮、向長遠看多一些穩定預期,才能最大程度激發中青年教師的科研熱情。
為更好地發揮廣大中青年教師在“雙一流建設”中的作用,做好中青年教師工作至關重要。首先,可以在整體上提高廣大中青年教師的基準待遇以及成果獎勵水平。基準待遇是對人才的基本尊重,也是維持他們體面生活的強有力保障,成果獎勵往往能激勵他們更好地發揮創造力。其次,要搭建中青年教師發展平臺。優質的平臺往往有助于科研團隊學術能力的再造與提升,有利于中青年教師合作團隊的誕生,從而減少科研競爭中的個人孤立感、壓力感。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激發中青年人才的活力,將為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蓄積力量,為建設教育強國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