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特大橋5月底開通:260米高的亞洲第一高溜畫上句號
再過段時間,橋通了,這個‘老古董’還有人坐嗎?站在金沙江邊的懸崖上,望著掛在兩根鋼纜上的溜箱,72歲的云南省巧家縣茂租鎮鸚
“再過段時間,橋通了,這個‘老古董’還有人坐嗎?”站在金沙江邊的懸崖上,望著掛在兩根鋼纜上的溜箱,72歲的云南省巧家縣茂租鎮鸚哥村村民蔣世學喃喃自語。
下游幾百米處,工程施工已近尾聲,一座大橋即將橫跨金沙江兩岸,替代蔣世學眼中的老古董——距江面約260米,長約470米的鸚哥溜索。干了近20年的“開溜”活計將要畫上句號,蔣世學心里泛起漣漪。
壁立千仞,激流洶涌。川滇交界的大山被金沙江沖刷出了深深的峽谷,多年來,被古人稱為“撞”的溜索成為高山峽谷里人們過江的重要交通工具。
鸚哥村村民房屋散落在江邊懸崖上,有的距離江面數百米,江對面是四川省布拖縣馮家坪。沒溜索前,村民過江,要先走山路到江邊,然后再坐船,一個來回數小時,江水湍急,幾十年前發生過翻船事故。
1999年,蔣世學和村里10多戶人家合伙修建了鸚哥溜索,前后共投入了12萬元,剛開通時,過溜要靠人力,后來換了柴油發動機,現在用上了電動機。過一次江的價格也漲至每人5元。
記者看到,在岸邊的溜索停靠點顯眼處,寫著蔣世學的電話號碼。兩根鋼纜繩固定在岸邊水泥樁上,用鐵條與鋼筋焊接而成的溜箱內鋪了木板,由四個滑輪掛在鋼纜繩上。
陽光濃烈,溜箱投下的一小團黑影先打在崖壁上,又緩緩移到江面,隨后爬上對岸懸崖。江風呼嘯,鋼纜抖動,溜箱緩緩移向對岸。蔣世學站在鸚哥村的操作房里,凝視著慢慢遠去的溜箱。
身形瘦小、面色黝黑的蔣世學已習慣了開溜生活。不僅各項動作已爛熟于心,還練就了一副好眼力:望著幾百米外的江對岸,可以看清溜箱停靠地點,約5分鐘后,溜箱正好進入停靠平臺時,他立即按下停止檔,幾乎零誤差。
因為高度和長度,鸚哥溜索的名聲傳出大山,許多人專程來此體驗。當地的安檢人員也定期來給溜索體檢,保障運行安全。
“咣當”一聲后,溜箱啟動。采訪中,記者和村民一同過溜。滑出幾米后,腳下就是峽谷和江面,望著深深的峽谷,記者心跳加速,感覺心提到嗓子眼。江風呼嘯,衣衫被吹得嘩嘩作響。大家一言不發,緊緊抓著黑乎乎的溜框,有人甚至閉上了雙眼,直到又一聲“咣當”后,溜箱停穩,懸著的心才落了下來。
對村民來說,這種“緊張”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坐的次數數不清,有時一天好幾次。剛開始害怕,現在已習慣了。”村民楊文芬到四川打工、走親戚、買東西常坐溜索。
鸚哥村委會黨總支書唐啟祿說,從鸚哥村去巧家縣城有兩條路:一條走云南境內,一條坐溜索過江繞道四川。相對來說,快的還是坐溜索過江這條路。
“開溜以來,沒出過人身安全事故。”看著背著背篼、提著行李的村民安全過江,陸續走出溜箱,蔣世學的臉上的神情很自豪。
為了改善峽谷里群眾交通條件,幾年前,國家啟動了“索改橋”工程,鸚哥溜索就被列入該項目。隨后,四川省布拖縣馮家坪溜索改橋工程啟動,這座金沙江特大橋寬9米,長380多米,還在川滇兩省境內建設連接大橋的引道。
“大橋預計今年5月底竣工交付使用。”項目指揮部總工代臻說,“橋面距江面垂直落差約200米,施工難度大,我們克服了諸多困難。”
作為配套工程,云南境內正在修建8公里多的引道,屆時將和鸚哥村到縣城的公路連接。茂租鎮黨委書記劉志明說,“索改橋”工程對脫貧攻堅意義重大。橋通了后,交通便利,我們準備依托干熱河谷氣候,在村里發展甘蔗、葡萄等產業。
新橋就像把金鑰匙,一下子打開江兩岸群眾奔向新生活的大門,一幅新圖景也將在人們眼前展開。“橋通了后,買輛三輪車,拉著自己家種的瓜果蔬菜過江去售賣!把小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村民楊家學早已有了謀劃。
虹橋飛架!這條伴隨著村民近20年的溜索將何去何從?劉志明介紹,擬把鸚哥溜索打造成旅游體驗景點,成為見證交通變遷的“活化石”。
沒人過溜時,蔣世學會站在岸邊,望著溜索和建設中的大橋,陷入沉思。
“有了橋后,我就不想開溜了,要好好歇歇。我也要坐上汽車從橋上過江,到外面去看看!”這是蔣世學最新的打算。
(記者 王長山 吉哲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