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巧用“山資源”打造立體公園,推進城市“有機”更新
重慶之美,到底美在哪里?生態之美:濱江公園坡坎崖公園口袋公園美不勝收春夏之交的南濱路風景如畫。在雅巴洞濕地公園內,青翠挺拔的樹木與
重慶之美,到底美在哪里?
生態之美:濱江公園坡坎崖公園口袋公園美不勝收
春夏之交的南濱路風景如畫。在雅巴洞濕地公園內,青翠挺拔的樹木與形狀各異的水池相互點綴,倒映出天空與對岸的景色,美輪美奐,吸引了許多市民前來“打卡”。
“這里以前是荒坡,近幾年進行了整治,打造出一塊心曠神怡的美麗之地。”與姐妹們一道來散步的胡女士說,她特別喜歡公園內的大魚海棠廣場,那里視野開闊,空氣清新,安逸。
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以來,我市重點推進長濱路珊瑚公園、江北嘴江灘公園、雅巴洞濕地公園、磁器口濱江段、盤溪河入江口段、花溪河濕地公園、相國寺碼頭片區、李子壩片區、二塘段、九龍灘等“兩江四岸”十大公共空間項目建設。目前,九龍灘、磁器口老碼頭、長濱路東儲段、江北嘴江灘公園一期、大魚海棠廣場等重要節點公共空間已建成開放,市民親水近水更加方便。
為讓市民欣賞到更多絕佳風景,重慶不僅圍繞江岸做文章,還巧用“山資源”打造立體公園。
將雜草叢生的荒坡變身風景如畫的“綠毯”,就是重慶在城市更新中的一個創新。
一座高差達70米左右的荒坡能干什么?兩江新區的回答是:打造具有山地運動功能的坡坎崖公園。
進入4月,氣溫日漸回暖。兩江新區人和街道萬年路附近的居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旁邊的坡坎崖公園“打卡”、散步、運動,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時間回溯到3年前。當地居民聽說小區周邊的坡坎崖將進行改造時,不少人并不看好。他們覺得這個長期泥濘不堪、連建筑都修不起的荒坡要變身公園,不是一般的難。
事實給予了回答。兩江新區城市管理人員利用疊石造景的手法,對堡坎、邊坡進行了全面立體綠化美化,不僅修建了綠境攀巖、親子樂園、健康跑道、滑草區等,還打造了以桃花、李花、玉蘭等為特色的漫山花廊景觀。不久前,兩江新區山地運動公園還被評為2021年“重慶市最美坡坎崖”。
市城市管理局人士介紹,我市2019年啟動坡坎崖綠化美化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完成坡坎崖綠化美化項目1348個,面積2990萬平方米。許多荒坡舊貌換新顏,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畫卷。
重慶除了利用山水資源營造疏朗、大氣之美,在城市角落和背街小巷處也下足“繡花”功夫,致力于培育煙火氣,打造精致美。
4月26日,渝北區舟濟園鮮花綻放。家住附近的王奶奶像往常一樣,約上鄰居逛起公園。“以前這里總是灰撲撲的。現在改造好了,環境更美了,一進園區心情都好了。”她笑著說。
這樣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來之不易。渝北區園林綠化管理中心負責人介紹,舟濟園原是塊閑置的綠地,植物老化、枯死嚴重。去年,該中心對這里進行了提檔升級,不僅補種了喬木、灌木等植物,還增加了公廁、自動飲水機等設備。環境變好了,來“打卡”的人也多了起來,周邊居民都喜歡來這里坐一坐。
在中心城區,像舟濟園一樣如珠玉般散落城區的口袋公園還有不少。市城市管理局人士介紹,針對山地城市用地緊張的狀況,重慶充分利用閑置地、邊角地、零星空地等,通過栽植樹木,增加座椅等方式,打造出一批口袋公園。市民在不經意之間轉角就能遇見綠,更多美不勝收的風景就在自己身邊。
活力之美:山城步道體育公園為居民健康加油
4月23日上午,北濱漫行步道江風習習。不少跑友迎著陽光大步奔跑。旁邊的自行車道上,三五成群的騎手們正揮灑汗水。
“重慶梯坎多、坡地多,以前可供騎車的地方很少,在公路上騎行也很危險。自從兩年前家門口有了專門的自行車道后,我一有空就過來鍛煉。”吳偉東是有著20多年騎齡的自行車騎行愛好者,北濱路建成專業的自行車道和人行慢跑道,對他來說是個福利。
據了解,以前的北濱路人行道狹窄,路面寬度只有3米。為滿足周邊居民渴望更多休閑健身空間的訴求,在中心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中,江北區結合北濱路濱水空間打造啟動了漫行步道建設,將北濱路嘉華大橋段至石門大橋段的人行道路面寬度從3米拓寬改造為15米,還同步建成由自行車道和跑道組成的運動環道。因為這條步道兼顧了人行、運動屬性,投用不久就成為周邊居民的樂園。
像北濱漫行步道一樣動感十足的山城步道還有不少。位于大渡口區義渡古鎮附近的重鋼步道,去年一期工程建成,是中心城區首條“崖線上的有氧跑道”。這條步道把城市建設區域和濱江零星分布的旅游資源串聯起來,將騎行、步行貫通于一體,大大方便了周邊居民通過步道到達江邊及各旅游點。如今,飯后逛步道成為當地居民的新樂趣。
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打造高品質的山城特色慢行系統,我市積極推進集“街巷步道、濱江步道、山林步道”為一體的山城步道網絡,計劃2019年至2022年,在中心城區建設17條約353公里重點山城步道。截至目前,中心城區半山崖線步道、重鋼步道、縉云山步道等17條山城步道已全部開工,盤溪河步道、歌樂山步道、沙磁步道、南山步道等10條、約300公里已經完工。
讓更多市民不出遠門就能跑起來、動起來,我市還充分利用邊角地,把體育元素融入居民生活。
劉光國在北碚區朝陽街道南京路小區生活了幾十年,見證了這里的變化。“以前總為去哪里健身發愁,現在不會有這個煩惱了。北碚體育運動公園建在‘家門口’,隨時都可以去運動一下。”劉光國說,北碚體育運動公園功能齊全,既有種類多樣的健身設施、干凈寬敞的跑道,也有煥然一新的籃球場、童趣十足的游樂設施,可滿足老中青幼各年齡人群的運動需求。
不僅如此,我市許多地方還根據用地條件,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社區體育文化公園。
比如,九龍坡區華龍家園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緊鄰公租房,豐富了周邊公園綠地和健身游憩的公共空間;渝中區民樂村體育文化公園結合地理條件及周邊居民需求,科學設置各類運動設施,廣受周邊居民歡迎……
“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是解決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徑,在滿足全年齡階段人群體育鍛煉需求的同時,也增強了公園活力。”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21年底,主城都市區已建設社區體育文化公園109個,服務周邊居民約280余萬人。
人文之美:讓居者心怡來者心悅,在山水之間感受鄉愁
上個星期,家住渝中區南紀門街道的設計師張先生來到山城巷。
“山城巷是重慶的‘建筑博物館’。里面的仁愛堂、厚廬石庫門、抗建堂等,每一個都有一段故事。這些年代久遠的建筑散發出濃濃的歷史感和火鍋、咖啡等新風舊俗交融的煙火氣,是我設計創作的靈感源泉。我幾乎每個月都要去一兩次。”他表示。
對重慶文化喜愛有加的不僅是本土居民。湖南游客詹女士告訴記者,重慶有許多文化遺址和旅游資源,但不少景點比較零散。如果能夠通過適當的手段將這些景點串聯起來,不僅能更全面展現出重慶旅游的吸引力,也為各方深入探索山城歷史地理、感受市井文化提供新的路徑。
如何讓市民和游客暢享城市人文之美?重慶的做法是“串珠成鏈”,依托本地特有的自然山水人文資源和地形地貌條件建設山城步道。我市把山城步道定位為綠色出行便民道、山水游憩休閑道、鄉愁記憶人文道、城市體驗風景道,希望通過山城步道建設,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達到居者心怡、來者心悅的目的。
比如,位于渝中區和沙坪壩區之間,串聯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鵝嶺公園、佛圖關公園、虎頭巖公園、平頂山文化公園等5個現有公園約30個文化資源點的半山崖線步道,是探訪古渝之源、覽勝母城之巔的好去處。自2019年啟動建設以來,截至目前,步道主線虎頭巖—佛圖關段、三層馬路段以及支線渝中區段已基本建成,沙坪壩段也已基本建成。
再比如,以追憶紅巖精神及傳承傳統巴渝文化為主題的沙磁步道,串聯了白公館、渣滓洞、磁器口三大景區和清水溪、鳳凰溪兩大溪流,充分融入紅巖、沙磁文化元素。尤其是其中的川外小鐵路,以上世紀60年代的“特鋼鐵路”為基礎進行修繕改建,途中穿越渣滓洞隧道等多處紅巖文化點,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文化步道。自2020年建成以來,該步道每天都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
據不完全統計,在重慶中心城區,17條重點山城步道串聯文保單位和歷史建筑350余處,平均每一條步道上有20處文保單位和歷史建筑。許多知名景點也散布在山城步道沿線。這些山城步道建成后,將給更多市民和游客帶來新的城市體驗。
在山水美景中領略多彩的文化,重慶不僅在山城步道建設上重點發力,文化公園修建也給市民帶來精神和生活的雙重享受。
“在二廠‘打卡’后偶然來到鵝嶺公園,沒想到有太多意外之喜!”曾在重慶讀大學的曹鑫,前段時間回重慶出差故地重游。他驚喜地發現鵝嶺公園內有不少外國領事館舊址,雅致的園林景色讓人流連忘返。就連公園內的石板路也非常古樸,讓他感受到歷史的滄桑感。
鵝嶺公園的變化,源于去年該公園對園內的抗戰文化遺址實施了更新提質工程,在保存歷史遺址的同時彰顯巴渝傳統園林特色。未來,鵝嶺公園將成為凸顯悠久歷史和本土記憶的重慶文化地標,展現重慶國際交流歷史。
市城市管理局人士介紹,目前,重慶城市公園(包含游園)總量已達2000多座。為進一步凸顯城市公園的人文品質,我市去年10月出臺了《重慶市城市公園更新提質技術導則(試行)》(簡稱《導則》),這是全國為數不多的關于城市公園更新提質的技術導則之一?!秾t》規定遵循保護為主、修舊如舊的原則,充分體現公園原有的風貌、歷史文化特征與特色,建筑外觀應與所在地域的自然和歷史環境相協調。該人士同時表示,我市將進一步推動城市公園更新提質工作常態化開展,科學規劃公園內生態景觀、服務設施、健身場地等,并注入地域特色文化。
鑲嵌于重慶山水肌理間的步道和公園,已經成為大美重慶不可或缺的部分。隨著重慶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有序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更多市民能感受到家門口“觸手可及”的美景,感受到“近在咫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