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面孔到新期待 群益工業園區變身智能產業園
在外漂泊了近五年,杭州怡和鏡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國軍帶著企業回家了。在當天舉行的瓜瀝鎮群益智能家裝產業聯合黨委授牌暨首證發放儀式上,
在外“漂泊”了近五年,杭州怡和鏡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國軍帶著企業“回家”了。在當天舉行的瓜瀝鎮群益智能家裝產業聯合黨委授牌暨首證發放儀式上,王國軍在內的8家企業代表領到了群益智能家裝產業社區的不動產證。
怡和鏡業曾是群益工業園區的首批入駐企業。五年前,群益工業園啟動更新改造,四處尋找新場地的王國軍始終留意著工業園的新變化。當群益工業園“蝶變”為群益智能家裝產業社區,他又一次成為首批入駐企業。“在群益辦企業20多年,這次重新回來,帶著情懷,更帶著新期待。”
與王國軍不同,杭州蕭山美特輕工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馬力是群益智能家裝產業社區的“新人”。美特輕工是典型的“隱形冠軍”,在造紙機水泵這個細分行業已經做到國內前三,年產值超1.5億,發展勢頭很猛。
“手頭儲備了新產品、新項目,但現有的10畝土地已經制約企業發展。”入駐群益智能家裝產業社區后,企業用地比原來擴大了近一倍,馬力說“產值有信心超過2.5億”。
從“老面孔”到“新面孔”,怡和鏡業和美特輕工正是瓜瀝鎮群益智能家裝產業社區“兩只鳥”的代表,一個代表鳳凰涅槃,一個代表騰籠換鳥。
工業園區“變身”智能產業園
時間撥回到2017年,群益村曾是聞名全國的“中國裝飾衛浴村”,村里的300多畝集體用地上聚集了80余家衛浴及關聯企業。但消防安全、環境保護、企業效益等問題,讓經歷了“野蠻生長”期的工業園面臨更新重塑。2017年在衛浴行業大整治中,群益工業園區關停企業60多家,騰空拆除廠房32萬平方米。
短暫的離開是為了更好地歸來。通過將近3年的摸索和考察學習,如今群益工業園區“變身”為總面積約1000畝“群益智能家裝產業園”,啟動區塊379.5畝,并創新推出租賃自建、出讓聯建、合作開發三種開發模式。
從工業園區到產業社區,說到底是一場涉及思想觀念、發展方式、生產方式、體制機制等諸多方面深刻的革命性變革。眼下,群益智能家裝產業社區也已“畫”好線路圖。
“一方面通過招引家裝行業新興產業、龍頭企業、行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等優質項目,進一步提升產業社區能級,拉高產業社區標桿;另一方面要通過招引在產業鏈中起延伸作用、關鍵作用的項目,促進智能家裝產業鏈在群益產業社區持續健康發展,實現‘保鏈、補鏈、強鏈’。”瓜瀝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托厚實的裝飾衛浴產業基礎,通過拆建改造、布局優化、創新強工、招大引強。未來,這里將打造一個集“工業廠區、科技研發、展示體驗、商業配套、人才公寓”功能為一體的智能家裝產業社區。
做深“黨建搭臺、產業唱戲”文章
事實上,群益智能家裝產業園的“朋友圈”已在不斷擴大——目前,原本從這里發展起來的杭州麗盛智能家居有限公司、杭州敏宇實業有限公司等家裝行業龍頭企業即將“回歸”;美特輕工智能機械項目、威剛金屬智能工廠項目、品尚品未來工廠項目、迪馬數智社區運維項目等優質項目也正紛至沓來。
為進一步激發產業活力,瓜瀝鎮還創設的首個產業聯合黨委——群益智能家裝產業聯合黨委,以黨建為紐帶聯通入駐企業,打造共建興業的黨建聯合體,做深“黨建搭臺、產業唱戲”文章。
瓜瀝歷來是工業大鎮、重鎮,工業興則瓜瀝興。群益智能家裝產業社區的這場存量“變革”正是瓜瀝重塑產業空間,打開產業格局的一個縮影。未來三年,瓜瀝鎮將通過低效企業整治工程、產業園區提升工程、科技研發培育工程和綠色低碳變革工程等“四大工程”,實現綜合實力、產業質效、產業平臺、數字創新和產業結構的提升、優化。力爭到202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5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3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