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7月14日2022絲綢之路周”在浙江省舉辦
知道嗎?除了河西走廊主干道,絲綢之路還有一條神秘的青海道。這條通道途經青藏高原,位于祁連山以南的青海地區,呈網絡狀分布,路途崎嶇坎
知道嗎?除了河西走廊主干道,絲綢之路還有一條神秘的“青海道”。這條通道途經青藏高原,位于祁連山以南的青海地區,呈網絡狀分布,路途崎嶇坎坷。
7月8日,玉皇山腳下的中國絲綢博物館,“西海長云:6-8世紀絲綢之路青海道”特展正式亮相。這場展覽是“2022絲綢之路周”的重磅主題展之一,100余件/套展品,有80多件/套來自青海。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說,通過這個展覽,你可以了解有著悠久歷史和璀璨文明的真實青海道。
展覽免費開放參觀,展至8月25日結束。
見證歷史上的吐谷渾王國
“青海道”的名字,古已有之。唐代詩人李賀的《塞下曲》就有“天含青海道,城頭月千里”這樣的句子,這表明在唐代,“青海道”已經成為詩歌中代表交通要道的一個文化符號。
在大多數歷史時期,青海道一直是作為絲綢之路的輔道存在的,但它有過一個高光時刻,即“吐谷渾時期”。
這個聽起來陌生,念上去又拗口的吐谷渾,曾是青海道繁華的締造者。1700多年前,遼東慕容鮮卑族有一位名為吐谷渾的首領,因兄弟內訌,便率領部族向西進發,遠涉千里來到青海草原,建立吐谷渾國。強盛時,吐谷渾國擁有東西四千里、南北兩千里國土面積,完全控制了青海地區,為絲綢之路青海道的開拓和經營,以及東西方貿易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
吐谷渾王國存世350多年。這次展覽,主要以吐谷渾古國的歷史、文化、生活、藝術為切入點,分四大單元介紹,包括吐谷渾部族西來建國及其興盛和衰亡的整個過程,以及吐谷渾人衣食住行等的生活方式等,以此還原當時青海一地的物質文化水平。
吐谷渾國吸取漢地文化精髓,對絲綢尤為偏好。趙豐館長說,這是一個“含金量”很高的展覽,除了大量保存較好的珍貴絲綢,可以欣賞它們的紋飾、構圖,還能看到一大批重量級器物,金銀器、瑪瑙,還有絲織品。它們都是絲綢之路青海道留給后世的豐富遺產,從珍貴文物上感受人類文明交流的成果。
還原傳說中的“九層妖塔”
展覽的最后一個部分,展示了青海考古四十年的重點研究成果,包括考古發掘、墓葬形制和保護研究的過程。
“以往的展覽展的都是出土文物,但這個展廳,我們采用了大量學術還原手段,如風俗畫卷還原、生活場景還原、墓室結構還原等,可以說是第一個聚焦海西吐蕃考古的展覽。”趙豐介紹。
青海考古四十年,有過幾次重大發現。一個是熱水一號墓,一個是2018血渭一號墓,還有一個是烏蘭泉溝一號,都曾轟動全國考古界。
熱水一號墓發現于1982年5月,因其封土堆高大雄偉,被當地人稱為“九層妖樓”,也就是盜墓小說《鬼吹燈》里“九層妖塔”的原型。
經過對墓葬年代的勘定,再根據敦煌發現的古藏文文書《大事紀年》以及《吐谷渾(阿柴)紀年殘卷》推測,熱水一號墓的墓主很有可能是吐蕃征服吐谷渾后冊封的首位吐谷渾王坌達延墀松,他于689年娶吐蕃公主墀邦為妻,約于689-706年間去世。他和墀邦公主的兒子坌達延贊松,在706年之前又被吐蕃封為莫賀吐谷渾可汗。
另一座2018血渭一號墓,距離熱水一號墓僅400多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韓建華認為,這座墓的主人應該是吐蕃墀邦公主之子莫賀吐渾可汗。
展廳還還原了烏蘭泉溝一號大墓考古現場,這是近年來青藏高原吐蕃時期考古重大發現,曾入選2019年國家文物局“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個墓葬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專門獨設了一個隱秘的暗格,這種暗格在世界考古學史上都極為罕見,出土的龍鳳獅紋鎏金王冠就被以供奉的姿態安置其中,王冠的發現,也暗示該墓主人可能屬于吐蕃時期青海地區的王室成員。
除此之外,展覽中還有吐谷渾時期棺板畫、8世紀中葉唐代的瑪瑙十二曲長杯等重要展品值得一看。
2022絲綢之路周
“2022絲綢之路周”于2022年7月8日至7月14日舉辦。本次活動由國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特邀青海省作為主賓省、烏茲別克斯坦作為主賓國,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中共青海省委宣傳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浙江省文物局、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青海省文物局、浙江省外事辦公室、烏茲別克斯坦駐滬總領館承辦,中國絲綢博物館和青海省博物館執行承辦。“2022絲綢之路周”主題為“民族融合,共同繁榮”,分別邀請青海省和烏茲別克斯坦作為主賓省和主賓國,深入挖掘青海特有的絲路文化資源,充分展示烏茲別克斯坦絲路特色風情。
記者 余夕雯 攝影 陳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