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眼下正值人間四月好時節(jié),不少人也迎來了自己的老朋友——春困。從早到晚、從周一到周日,作為萬能理由,春困帶著打工人那顆不想工作的心,
眼下正值人間四月好時節(jié),不少人也迎來了自己的“老朋友”——春困。從早到晚、從周一到周日,作為“萬能理由”,春困帶著打工人那顆不想工作的心,不知不覺就困到了繼續(xù)“夏打盹”的六月。對此,浙中醫(yī)大二院(省新華醫(yī)院)全科醫(yī)學科主任李琰華表示,春困的人也容易秋乏,他們都有濕氣內(nèi)盛的特點。
“春困屬于一種正常生理反應(yīng),主要是因為氣候轉(zhuǎn)變導致,簡單來說,就是身體沒跟上春天的步伐,眼下氣候漸暖,人體的毛孔、汗腺、血管舒張,腦部血管也處于擴張狀態(tài),這樣就有可能造成大腦供血減少、缺氧,出現(xiàn)犯困乏力。”李琰華介紹,春天中午溫度相對較高,早晚溫度較低,溫差大,驟冷驟熱的刺激易造成大家愛“賴床”,進而出現(xiàn)“一直睡不夠”的感覺,但如果相關(guān)癥狀一直反復出現(xiàn),則有可能與一些疾病相關(guān)。
李琰華稱,春天是精神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部分精神疾病發(fā)作前會出現(xiàn)抑郁、困倦癥狀,易被誤認為是春困;同時,由于春天的溫度對血壓影響較大,高血壓、低血壓等慢性疾病也會導致困乏、頭暈、頭痛、惡心等不適。另外,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癥狀不明顯,反而以精神萎靡、難睡醒為特點。
人們常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但如果從中醫(yī)角度來看,這幾類人可能是一類人。
“肝郁不順、脾虛濕盛之人的陽氣通常不能隨季節(jié)變化正常升發(fā),故常常出現(xiàn)懶洋洋感,這類人易春困也容易秋乏,春困若比較明顯,可通過按揉足三里穴、風池穴、涌泉穴來有效緩解。”李琰華強調(diào),面對春困,通常可通過睡眠、飲食、穿衣等三個方面進行調(diào)節(jié)。日常除了作息規(guī)律、控制午睡時間(15-20分鐘為宜),避免周末一口氣睡到大中午,根據(jù)氣溫來增減衣物外,還要適時補充營養(yǎng)。根據(jù)中醫(yī)典籍的養(yǎng)生建議,春困的人可多吃些紅豆薏苡仁粥、多喝些疏肝養(yǎng)顏茶(山楂、玫瑰花、枸杞、紅棗同煮),以此達到健脾化濕、理氣解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