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壓日|精準測量對高血壓管理有何意義?
5月17日是第18個世界高血壓日,今年的主題為精準測量有效控制健康長壽。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河南省18歲以上人群
5月17日是第18個“世界高血壓日”,今年的主題為“精準測量有效控制健康長壽”。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河南省18歲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為27.3%,患病人數超過2000萬,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為66%,超過三分之二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壓。
精準測量對高血壓管理有何意義?血壓測量中有哪些誤區?如何精準測量血壓?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精準測量可提高高血壓知曉率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指出,我國約有2.45億高血壓患者。據2012年-2015年全國高血壓抽樣調查,18歲以上成人高血壓(≥140/90mmHg,1mmHg=0.133kPa)知曉率為46.9%,也就是說有53.1%的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
河南省人民醫院高血壓科主任劉敏表示,精準測量血壓可以提高高血壓的知曉率,及時發現血壓升高,對高血壓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預防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同時可以更準確、更全面地反映一個人日常生活狀態下的血壓水平,提高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的預測水平。
“精準測量血壓也可以提高高血壓控制率,使接受降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充分了解其血壓水平,及時檢測到尚未控制的血壓,為調整降壓治療方案提供依據,及早將血壓控制至目標水平。”劉敏告訴記者。
血壓越測越高應換個環境監測
鄭州市民陳大爺今年62歲,平時身體不錯。前段時間,聽說小區附近新開的藥店免費測量血壓,他就叫上老伴兒一起去試試。一測發現陳大爺的血壓竟高達160mmHg/92mmHg。
陳大爺的女兒聽說后,趕緊帶老爺子去醫院就診。一番檢查下來,醫生說他確實得了高血壓,需要住院治療。誰知接下來的事越來越離譜,醫生發現,住院后陳大爺的血壓越測越高。
“難道血壓計不準?”陳大爺女兒追問道。
“這種情況先別慌,結合患者情況,我們懷疑他可能是‘白大衣高血壓’。”醫生回答。
聽說過高血壓、低血壓,這“白大衣高血壓”還是頭一回聽說,陳大爺和家屬都蒙了。
劉敏解釋,白大衣高血壓主要指患者反復出現在診室內血壓升高、診室外的動態血壓監測或家庭自測血壓正常的一種現象。
白大衣高血壓也稱白大衣效應,可能是由于患者在醫生面前存在或多或少的精神緊張,導致交感神經興奮,血液中兒茶酚胺等物質增加,導致心跳加快,同時外周血管收縮,使外周阻力增加,從而引發血壓升高的一種效應。
白大衣高血壓可能是患者血壓在正常血壓和高血壓之間的狀態,與患者的心理應激、心理防御等機制有關。對于白大衣高血壓患者,應進行密切家庭自我血壓監測,以觀察血壓是否達到高血壓狀態。
血壓正常也不能放松警惕
“除了白大衣高血壓,還應該警惕隱蔽性高血壓。”劉敏提醒道,隱蔽性高血壓與白大衣高血壓相反,通常指診室血壓正常,診室外血壓升高的情況。
由于病情隱匿,患者不能及時診治,很容易發展成持續性高血壓。隱匿性高血壓多見于老年男性、生活壓力較大者。隱匿性高血壓重在發現,并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包括藥物的選擇及服藥時間的調整,以減少心血管事件和靶器官的損害。
“除去這些特殊類型的高血壓,健康人每年應測1次~2次血壓,35歲以上人群更要定期測血壓。”劉敏講道,初診的高血壓患者或正在調藥或血壓處于波動期的患者,每天早晚各測一次血壓,連續測5天~7天,能為醫生調整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血壓控制較平穩的患者,一周只需測量其中一天的早晚血壓值;當出現頭暈、頭痛等不適時,建議增加測量次數,以確定是高血壓還是低血壓引起的不適。
“有高血壓陽性家族史及伴高血壓危險因素者,如高鹽飲食,有吸煙、飲酒嗜好,不經常進行體育鍛煉,長期精神緊張,糖脂代謝異常的人更應該關注血壓。”劉敏提醒。
在家精準測量血壓掌握正確“姿勢”
在家如何精準測量血壓?劉敏建議,家庭血壓監測最好使用經過國際標準方案認證的上臂式家用自動電子血壓計。
對于初診高血壓患者或血壓不穩定的高血壓患者,建議每天早晨和晚上測量血壓,每次測2遍~3遍,取平均值;建議連續家庭測量血壓7天,取后6天血壓平均值。血壓控制平穩且達標者,可每周選擇1天~2天自測血壓,早晚各1次;最好在早上起床后、服降壓藥和早餐前、排尿后,固定時間自測坐位血壓。
詳細記錄每次測量血壓的日期、時間以及所有血壓讀數。盡可能向醫生提供完整的血壓記錄。
測量前飲用濃茶或咖啡,測量過程中憋尿、坐姿不端正、手臂懸空、袖帶過松或過緊、說話等都會導致血壓測量不準。
測量血壓時,血壓計的袖帶要保證和心臟處于同一水平位置,袖帶距肘窩上方2厘米左右。綁袖帶的松緊度要適宜,以能剛剛塞進一到兩根手指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