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信“大夫” 老人治糖尿病治得想輕生
吳女士(化名)今年54歲,患有糖尿病8年,既往靠口服降糖藥物控制血糖。退休后,她愛上了刷短視頻,每天在閑暇之時會連續刷上一兩個小時。有
吳女士(化名)今年54歲,患有糖尿病8年,既往靠口服降糖藥物控制血糖。退休后,她愛上了刷短視頻,每天在閑暇之時會連續刷上一兩個小時。有一次,她刷到一名自稱專家的“糖尿病大夫”,從線上到直播、從直播到線下微信群,她和一大群“糖友”被那名“大夫”忽悠得團團轉。
輕信“大夫”,老人治糖尿病治得想輕生
“他要我們馬上停藥,說現在國外糖尿病患者都已經不吃藥了,靠飲食治療就能治愈糖尿病,并且還推薦了一些代餐產品。”吳女士說。
根據網上的治療方案,吳女士足足停藥3個月。在這期間,原本就對自己身體操心的她,開始變得更加焦慮,一方面擔憂不吃藥血糖到底能不能控制住,另一方面又擔心飲食之后血糖會不會上升。漸漸的,她開始對正常飲食產生抵觸,并且出現反復的饑餓感。有時候剛吃完早餐沒多久便覺得自己又餓了,這樣的情況讓她自己產生疑惑,身體也日漸消瘦,只要一餓,就伴有心慌、焦慮,甚至晚上失眠、產生輕生的念頭。
吳女士的家人得知后,立馬將她手機里的短視頻軟件卸載,刪除了她加入的微信群,并帶她來到浙江醫院三墩院區就診。“她以前有過抑郁病史,看到她現在的狀態,我們放心不下,馬上就讓她去醫院治療了。”
浙江醫院精神衛生科高倩倩醫師將吳女士收治入院,通過精神評估、心理干預、藥物治療后,吳女士“不能自拔”的焦慮感逐漸消失,臉色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其間,浙江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黃虹副主任醫師、屠曉芳醫師也為吳女士進行糖尿病的會診,經檢驗和評估后,予以調整降糖藥物治療,目前吳女士的血糖和情緒都恢復了正常。
盲目在網上找治療方案容易“被焦慮”
浙江醫院精神衛生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吳萬振副主任醫師稱,隨著短視頻的迅速發展,許多披著科普外衣的醫學謠言也在網絡上大肆傳播,有的甚至能以假亂真、引發恐慌,有些則高密度販賣緊張,引發焦慮。
他曾接診過一名患者肖女士(化名),曾在某款當紅的社交APP中尋找病友時,在一則則狀態和評論里求得“共鳴”:
“我通過××方法成功醫治好了,很有效果……”肖女士按部就班做了沒效果;
“那個效果不是針對所有這類患者的,還有可能是這種原因引起的,不妨嘗試這種治療方案……”肖女士做了還是沒有效果;
“我治好了”“成功擺脫”“和×病說拜拜”……
結果,肖女士的病沒有治好,自己被整焦慮、抑郁了。
吳萬振提醒,得知自己生病后不要盲目在網上找攻略醫治,不要受到非專業網友及旁人的建議,也沒必要和他人盲目比較治療效果。患者要根據自己具體的情況,前往專業醫療機構進行診斷和醫治。
醫學上仍無法治愈糖尿病
能否停藥請專科醫生評估
浙江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吳天鳳主任醫師曾在今年2月份收治過一名患者,同樣是在網上尋求治療方案,看到有關“糖尿病可以‘逆轉’”的文章后不僅停藥,還放松了生活控制,兩個月后因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而送醫。
吳天鳳強調,到目前為止,醫學上仍無法治愈糖尿病。“逆轉”二字,從字面上容易被誤解為“完全好了”,因而可能誤導一部分患者停止降血糖治療而出現不良結果。
“現在醫學上多用‘糖尿病緩解’一詞,且對血糖緩解有標準的規定,即血糖下降到目標水平(每個患者的目標水平可能是不同的)或正常狀態后,如停用降糖藥物,停用后3個月,HbA1c 仍<6.5%的狀態。”她解釋,緩解也不等于治愈,緩解后依然需要堅持飲食與運動的管理,部分患者即使堅持飲食控制,其血糖水平仍可能再次升高。
因此,她強調血糖如恢復到比較好的或正常的水平,能否停藥首先請專科醫生評估后決定,如能停藥,依然需要管控自己的飲食、規律運動,如果不能停藥應繼續服藥,并定期測血糖,一旦發現血糖又上升,就應立即恢復治療或調整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