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夏季雨水變多 中醫教你采取有效的健脾除濕方法
時值夏季,雨水變多,天氣悶熱潮濕,許多朋友出現胸悶、心悸、食欲不振、全身困乏,還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乏力等癥狀,這是為什么呢
時值夏季,雨水變多,天氣悶熱潮濕,許多朋友出現胸悶、心悸、食欲不振、全身困乏,還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乏力等癥狀,這是為什么呢?中醫認為是哪里出了問題呢?
夏季晝長夜短,天氣炎熱,加上室外活動增多,活動量相對增大,血液循環加快,出汗亦多,體內消耗的能量多,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候,需要注重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的攝取,保養脾胃,固護后天之本就成了夏季養生的重中之重。根據中醫理論,長夏季節與五臟中的“脾”相對應。脾有運化水谷、水液的功能,向全身輸布精微物質,生成并統攝濡養機體的氣血。脾易受到濕邪的侵襲,為“濕”所困,在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中就有“脾喜燥而惡濕”的觀點。一旦濕邪困擾,往往黏膩不爽、纏綿難愈,濕性重濁、黏滯,人體會引起全身乏力、肢體困重、食欲差、水腫等表現,濕氣越重,身體越覺沉重,越不愿活動。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
中醫認為,夏天本就濕氣重,其性粘滯,就如同在我們的味蕾上包了一層膜,根本嘗不出任何味道,那又哪來的好食欲呢?再說這濕邪停在胃部,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使本應該是營養物質的成分都堵在胃部,成了病理產物,嚴重阻礙氣機的運行,怎么能不胃脹、腹脹?更加嚴重的是,此時此刻,我們正進入一個惡性循環。伴,追求舉杯痛飲冰鎮啤酒,或者冰鎮碳酸飲料,這可真是“貪涼一時爽,一直貪涼火葬場”,日久必致脾胃虛寒,水飲停聚,就不止“啥都不想吃”這點事了,嚴重時出現胸悶、心慌、頭暈等癥狀。
要想緩解不思飲食、身體沉重的臨床癥狀,就需要采取有效的健脾除濕方法。一方面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避免辛辣、油膩、寒涼的食物,多吃清淡且有營養的食物,做到細嚼慢咽,減小胃腸的工作壓力。也可以由醫生根據您的舌苔、脈象,提出適合自身的中藥代茶飲方案。比如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們經常感覺胃口不好,容易腹瀉,出現舌苔白膩等癥狀,一般多選擇健脾芳香化濕及淡滲利濕之品,如藿香、佩蘭等。如果伴有煩躁,心神不寧的癥狀,提示暑熱邪盛,心火較旺,常用些具有清熱解毒、清心降火作用的藥物,如薄荷、金銀花、連翹、淡豆豉等來祛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