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兒童青少年脊柱側彎 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站沒站相、坐沒坐相經常趴著寫作業肩膀一高一低……在我們身邊,經常能聽見家長這樣描述孩子的體態。近年來,高低肩、駝背、頭前伸甚至脊柱
“站沒站相、坐沒坐相”“經常趴著寫作業”“肩膀一高一低”……在我們身邊,經常能聽見家長這樣描述孩子的體態。
近年來,高低肩、駝背、頭前伸甚至脊柱側彎問題在青少年中越發常見,兒童青少年脊柱健康相關問題已成為我國新發的突出公共衛生問題。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脊柱側彎患病人數超過500萬,且每年以30萬人遞增。
“每年的寒暑假都是脊柱側彎就診和矯形手術的高峰期。”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宋飛說。
身體姿態異常甚至脊柱側彎問題,為何頻頻侵擾青少年健康成長?做好預防很重要,但當疾病發生又該如何正確認識和治療?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不痛不癢”發病后很難察覺
“如果不是孩子彎腰撿東西,發現他背上鼓了個包,我是萬萬想不到他脊柱會出問題。”初中二年級學生家長王娜娜說,看過醫生后才知道孩子患的是“特發性脊柱側彎”。
所謂特發性,就是指“不明原因”,特發性脊柱側彎大部分出現在青春期前后。
“不痛不癢”是很多人對特發性脊柱側彎的第一感受。門診中,脊柱側彎初診的孩子一部分是學校體檢時發現,一部分是拍X光片時無意發現,孩子自身意識到異常的很少。
一開始,王娜娜和很多家長的想法類似,認為孩子得病可能是因為經常貓著腰、歪著身子寫作業。事實上,不正確的姿勢、特殊的習慣只會引起非結構性側彎,不伴有骨性結構的異常。
輕度的側彎對身體機能沒有影響,中度側彎外觀一般比較明顯,而嚴重的不僅外觀異常,還會影響心肺、消化等功能。
前屈實驗是有效診斷方法
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從2019年開始,全國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監測就將脊柱彎曲異常作為檢測指標納入其中。
在日常生活中,前屈實驗是一種有效的診斷方法。讓孩子雙腳并攏、雙膝伸直,雙手自然下垂彎腰90°,家長可以從正后方去看孩子背部兩邊是否等高。如果出現兩邊高度不對稱,往往提示存在脊柱側彎,需要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醫生需要通過X光片來判斷脊柱側彎的度數。一般來說,處于生長期的孩子側彎度數在25°-45°,建議做側彎矯正支具治療;如果側彎度數小于20°,建議定期觀察,做一些康復性訓練;如果大于45°,外觀畸形明顯且身體有不平衡的表現,則建議手術治療。
支具治療是除手術外比較有效的治療方式。支具根據側彎形態個性化定制,前后合上后用繃帶束緊,想達到較好治療效果的每天需佩戴22小時以上。
維持體態的關鍵不是骨骼
而是核心肌群的鍛煉
無論是否存在側彎,維持體態的關鍵不是骨骼,而是核心肌群的鍛煉。如果頸肩、背部、腰部肌肉力量練好,肌肉張力自然就易于維持脊柱正常曲度。
醫學專家建議,伏案學習的時候,每個小時要站起來活動5-10分鐘,長期一個姿勢不動容易造成肌肉勞損,含胸駝背。
預防學生身體姿勢異常,學校和家長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學校要根據學生中期至末期的身高組成比例去采購課桌椅,每學期都應當對學生的課桌椅高度進行個性化調整。另外,家長也應給孩子配備與身高相匹配的桌椅,并時刻提醒孩子保持正確坐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