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周先生左耳聽力漸漸消失 檢查卻發現小腦角區域長腫瘤
杭州42歲的周先生經營著一家服裝公司,大概5年前,他發現自己的左耳聽力有點下降。由于每天睡眠時間很少,總以為是睡眠不足導致的,加上平
杭州42歲的周先生經營著一家服裝公司,大概5年前,他發現自己的左耳聽力有點下降。由于每天睡眠時間很少,總以為是睡眠不足導致的,加上平時工作很忙,也就沒太在意。但今年以來,他卻感覺左耳聽力漸漸消失,能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小,并且還出現了頭痛的癥狀,經當地醫院頭顱磁共振檢查,他的左側橋小腦角區域有一個4厘米大的腫瘤。
橋小腦角是腦橋、延髓、小腦的交界處形成的夾角,腦橋和延髓是大腦的生命中樞,因此這個直徑約1厘米的區域集中了諸多重要結構,三叉神經、面聽神經等顱神經以及椎動脈等重要血管都從這里經過。
而周先生的情況,相當于是在指甲蓋大小的地方長出了一顆乒乓球,壓迫了腦干等結構。由于腫瘤位置特殊,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在當地醫院的建議下,周先生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總部一期神經外科就診。
“橋小腦角占位性病變診斷明確,結合癥狀考慮是良性的聽神經瘤。腫瘤比較大,手術是肯定要做的。”神經外科溫良主任醫師解釋,橋小腦角區空間小、位置深,周圍遍布重要的神經,因此手術的一大風險就是顱神經損傷,其中尤以面神經的損傷最常見,特別是大于3厘米的聽神經瘤,面神經損傷引起面癱是最主要的手術并發癥之一。
但由于電生理監測等技術的輔助以及醫生顯微手術操作技術的進步,以往被認為司空見慣的面癱后遺癥,在浙大一院神經外科已經越來越少。權衡利弊后,周先生住進了總部一期病房并接受了左側橋小腦角腫瘤切除術。
“術中發現他的面神經因被腫瘤推擠而失去了正常解剖結構,變得像一張紙一樣薄,而且腫瘤與腦干也有粘連,情況復雜。”溫良介紹,但在電生理監測的幫助下,手術團隊還是順利完成了手術操作,在完整切除腫瘤的同時保留了面神經,避免了面癱發生。
目前,周先生已經康復出院,狀態良好。
橋小腦角是顱內腫瘤的多發區域,常見的有聽神經瘤、腦膜瘤、膽脂瘤等,發病原因尚不明確,無特殊誘因。
浙大一院神經外科主任詹仁雅教授介紹,此類患者的癥狀早期通常都跟顱神經有關,可表現為:聽力下降或耳鳴、顏面部針刺、觸電樣的劇烈疼痛,以及口角歪斜等;當腫瘤長大到一定的程度壓迫腦干,會出現行走不穩、手腳乏力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