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與數字化改革的話語體系
隨著新《職業教育法》出臺和浙江省職業教育大會的召開,深化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和育人機制創新,加快構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已成
隨著新《職業教育法》出臺和浙江省職業教育大會的召開,深化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和育人機制創新,加快構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已成為全省高職院校和社會的共識。這其中,要搶抓機遇、搶占高地,走出一條職業教育的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之路,數字化改革是重點,是推動職業教育適應新時代新形勢新業態的關鍵一環,可以從三個維度來具體考量。
要聚“合力”,打通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與數字化改革的話語體系。
數字化改革是浙江職業教育要繼續走在前列,奮力打造展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道路“重要窗口”的重要支撐。無論是夯實中等職業教育基礎地位,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長學制改革,還是大力發展本科職業教育,數字化改革都是這其中服務終身教育、就業教育,助力實現共同富裕的內生變量。特別是全省職業教育大會提出具有浙江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包括了育人體系、辦學體系、發展體系、服務體系、教學體系等五個體系,其中統籌謀劃職業教育的新發展方向的縱向貫通、橫向融通,更是要用數字化改革的思維來系統謀劃與推動這一場“擴中”“提低”的職業教育改革。
打通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與數字化改革的話語體系,必須要廣泛凝聚共識,統一工作的指導思想,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樹立起系統化和數字化的理念。要運用新的網絡化、信息化的技術,滲入職業教育課程、教學資源、科研、安防、服務、培訓等多領域、全過程,打通兩者“任督二脈”,深化數字化改革的觀念以推動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的有辨識度的現代范式,實現從粗放的標準化培養向精細化個性化培養的結構性人才培養變革,適應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
要修“內力”,耦合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與數字化改革的“智治閉環”。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立對職業教育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浙江省的數字化改革經歷了“最多跑一次”、數字化轉型再到數字化改革的迭代過程,不論是高職院校還是中等職業學校,“最多跑一次”校務服務平臺、校區智能物聯、駕駛艙等場景應用和信息系統的開發是校園數字化改革的標志性成果,也較大地推動了職業院校治理體系和治理水平的現代化。
從“人治”到“數治”和“智治”,數字化改革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智治閉環一旦耦合,可以解決跨部門協同度低、管理效能不高、工作鏈條偏長等信息化過程中的很多歷史問題,實現職業教育內部治理體系主體的協調、一體化的聯動。數據共享最大化和平臺對接最優化是其邏輯起點,職業院校需要勤修內力,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增加投入。通過建立信息數據資源系統,實現數據接口的實時對接,支撐高并發應用場景,加大數據分析應用的效度,切實提高數據效能,從而為決策者提供及時、精準、全面的數據支持,達到業務模塊的集成整合,形成跨部門、跨系統的全校信息查詢、事務辦理的“一網通”“一碼通”。同時通過加大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增強整體網絡安全防控能力,建立更為可持續性的“數治職教”“智治職教”治理新模式。
要添“動力”,形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和數字化改革的內生機制。
浙江作為數字化改革的先行省和職業教育基礎好、起點高的大省,數字治理賦能教育發展,是全省職業教育的核心驅動力。
要激發兩者的賦能優勢,必須要進一步認清其中的動力,從而形成內生機制,產生優化疊加的實際效果。
新職教法提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保障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我們要認識到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鮮明特征和持續發展的“核心引擎”,充分抓住契機,通過數字化改革,突破職業院校傳統認識上的限制,拓寬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就業培訓等領域的疆域,搭建產教融合的多種形式的平臺,為產業工人或農民群體提供教學更智能、實訓環境更豐富、學制更靈活的個性化學習基地,在更廣范圍實現學習資源的共享。通過加快推進“互聯網+產教融合綜合體”的建設,理順產業、崗位、專業的邏輯關系,提升教學研產一體化,為企業深度定制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出更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給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增光添彩。
更要利用數字經濟的發展潮流,通過互聯網、新媒體等平臺把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成果轉化為可變現的產品進行推廣,用數字技術促進校企和區域之間的職業教育資源的均衡,建設提升教學和生產的雙向數字場景,與浙江經濟、產業結構同頻共振,真正為社會創造效益和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