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總體治愈率接近50% 早期口腔癌治愈率超過70%
猙獰的菜花狀腫瘤,一直從舌蔓延到喉嚨口,無法吞咽,無法大口喘氣……這是典型的口腔頜面腫瘤患者的境遇,很多病人因為治療需要割臉破相,
猙獰的菜花狀腫瘤,一直從舌蔓延到喉嚨口,無法吞咽,無法大口喘氣……這是典型的口腔頜面腫瘤患者的境遇,很多病人因為治療需要割臉破相,退縮放棄,這也是中國抗癌協會頭頸腫瘤專委會主任委員、浙江省腫瘤醫院副院長張陳平想要努力改變的。
從醫近40年,張陳平練就了一手絕活:口腔頜面部缺損功能性重建,尤其在下頜骨缺損的形態與功能重建方面獨樹一幟,幫助萬余名口腔頜面腫瘤患者重拾了人生的尊嚴與快樂。張陳平說:“腫瘤治療最怕患者先退縮,抗癌就是醫生和患者攜手的生命戰。”
1
早期口腔癌治愈率超過70% 許多患者因不了解不重視錯失治療時機
即便已記不清當年那個樂隊指揮在家中彈奏的是什么曲子,但張陳平依舊記得他彈琴的身姿,開懷的笑容……那是一位年近六旬的音樂指揮,不幸罹患口底癌,“確診癌癥那年,他來我門診,當時建議他要手術治療。但他無法接受在臉部進行如此慘烈的手術,拒絕手術。”沒想到,一年后,腫瘤的發展異常迅猛,等他再到張陳平門診時,頸部淋巴結轉移,面下三分之一嚴重破壞,病狀慘不忍睹。
張陳平不忍心將他一推了之,毅然將他收治入院,并對手術方案進行了周密計劃。如此大范圍的腫瘤,單純切除腫瘤而沒有修復的手術是無法完成的,必須采取合適的、強有力的修復重建方法。手術采取了三項復雜的重建手段,7個治療組輪番上陣,整整耗時22小時,張陳平在手術臺堅守了22個小時,一刻沒合過眼,音樂指揮安然度過這一劫。第二年春節,他特意來到張陳平家中拜年,感激張教授妙手回春,讓他不但重獲新生,而且是有質量的新生。
這是在采訪中張陳平向記者分享的一個患者故事,像音樂指揮這樣的難治患者,他碰到過許許多多,許多患者每年來隨訪,就像朋友一樣。
“口腔頜面等頭頸部腫瘤,全世界每年估計有30萬例新發病例,我國口腔頜面腫瘤發病率居于中等,口腔頜面腫瘤與其他癌癥相比,早期癥狀比較表淺易于辨認,比較容易被患者發現。但由于許多患者對口腔頜面腫瘤不夠了解與重視,造成癌細胞轉移,迅速生長引起功能障礙,會損害面容,同時會影響咀嚼、吞咽、呼吸、語言發聲等重要生理功能。但隨著中國口腔頜面外科的發展,多年臨床數據顯示,早期口腔癌治愈率超過70%,口腔癌總體治愈率接近50%,已與歐美發達國家處于同等治療水平。”
張陳平說:“腫瘤治療,最怕的就是患者退縮,抗癌就是醫生和患者攜手的生命戰。治療的新進展、老朋友的故事,這些都是抗擊腫瘤的正能量之聲。”
2
假牙、檳榔、煙酒、過燙食物
預防口腔癌注意這些生活細節
“口腔癌是頭頸腫瘤中最為常見的類型。口腔癌的發生發展是多因素、多階段、多模式的。我們可以將其歸納為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微生物因素三類。”張陳平說。
“比如留有殘根或銳利的牙尖,戴著不合適的假牙,這些長期刺激口腔黏膜,常在舌邊緣等部位形成創傷性潰瘍或慢性炎癥性潰瘍,長期不愈的慢性潰瘍可發生癌變。還有煙酒的刺激、過燙食物的刺激,這些是物理因素;而一些質量不過關的假牙,假牙材料不過關,24小時釋放單體(低分子化合物),這就是化學因素;白色念珠菌感染、HPV感染、EB病毒、梅毒等則是微生物因素。”
采訪中,張陳平特別提到檳榔的問題。“檳榔致癌主要是兩方面作用,一個是檳榔堿的化學致癌,另一方面是物理刺激。檳榔里的化學物質經咀嚼后,形成亞硝基,這是明確致癌的化合物,長期食用會產生口腔黏膜纖維病變。如果有10年以上的檳榔咀嚼史,口腔黏膜會變硬、變白,就像老繭一樣,僵硬得嘴都張不開。由于檳榔較硬,咀嚼時還易對口腔黏膜造成機械創傷,久而久之,演變成口腔癌。”
因何致病,如何防病,搞清這兩個問題,是腫瘤防治的要義所在。身為口腔頜面領域的權威,張陳平有一口好牙,全口“原裝貨”,潔白整齊。他說,普通人平常除了到醫院進行常規的體檢以外,也可以每隔半年或一年的時間,去正規的口腔專科醫院進行口腔常規檢查并潔牙,這是預防和篩查口腔頜面腫瘤非常重要的一環。
“門診中,有相當數量的口腔癌患者是在潔牙過程中,發現例如白斑等口腔癌病灶,潔牙師這方面的意識較強,所以一些異常病灶可以被發現,這類患者大都為年輕女性患者,自我健康意識較強,所以通常這類口腔癌患者都屬于早期患者,只要一個微創手術即可根治,境況與晚期患者大不相同。”張陳平說。
他提醒,日常生活中,若發現口腔有超過兩周經久不愈的潰瘍、早起刷牙有止不住的牙齦出血等癥狀,則需要馬上去專科醫院進行檢查,做到早期發現病變、早期確診治療。平時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那么口腔腫瘤的發生率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3
誤差不能超過1毫米
未來要實現更精準外科和重建
一個口腔頜面腫瘤病人是否治愈,除了臨床的標準外,張陳平還有自己的要求——患者可以在公眾場合體面而完整地吃一頓飯。張陳平收治的病人,從剛出生10多天的嬰兒,到百歲老人,萬余名口腔頜面、頭頸腫瘤患者,在他的量身定制下煥發了生機和活力。
“面部和其他部位不同,是顯露的,特別是頜骨部分,頜骨分為上頜骨和下頜骨,不但有咀嚼的功能,還是面部重要的框架結構部位,起到了保持挺拔面部作用。但如果腫瘤導致了頜骨缺損,輕者影響咀嚼、吞咽、呼吸等生理功能,重者導致毀容及嚴重心理問題,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我們要將頜骨重建起來。”
張陳平師從我國口腔頜面外科奠基人之一——邱蔚六院士。他很早關注到,頜骨形態復雜,對缺損患者的重建手術精度要求特別高,傳統的治療手段很長一段時間停留在形態修復層面。“僅頜面的形態修復,而功能繼續缺失,絕大多數患者還是無法回歸社會。我們能不能根據中國人群的特點,進行頜面重建,不僅外形正常,患者還可以恢復正常牙弓形態,實現咀嚼功能重建?”朝著這個目標,張陳平進行了持續20年的攻堅戰。他在國際上首創血管化腓骨結合同期牽引牙種植技術實現下頜骨功能性重建,發明了相關功能性頜骨重建配套器械,制定了國內首個下頜骨重建的臨床規范,相關成果在全國45家三甲醫院單位推廣應用。
“頜面重建這個難題可能一直存在,因為病人的健康需求在不斷提升。以前是得了惡性腫瘤要活命,后來需要一些外形修復重建,接下來是創面不能有感染,病人恢復要好……患者的要求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張陳平說。
張陳平同時兼任浙江省頭頸腫瘤轉化醫學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在他看來,病人的需求就是研究價值所在,醫生把臨床的問題提出來,用基礎研究的科學方法去解決問題,最終再回到臨床去服務患者,“現在數字化的技術成為精準外科的神兵利器,我們提出精準重建的誤差不超過1毫米。這1毫米,肉眼不可察,但在頜骨重建等領域,因為骨頭沒有彈性,如果有誤差,就影響骨與骨之間的生長愈合。未來,我們在這個重點實驗室還將繼續研發應用于頭頸部腫瘤的精準外科和精準重建的配套器械、軟件設計,甚至將這些功能轉化為機器人術式的一部分,更好實現腫瘤的精準治療。”我
大咖辟謠
謠言1 口腔癌的存活率不高,口腔癌就是絕癥。
張陳平:口腔癌的存活率不高,這是誤區。口腔癌患者大部分是長期的無瘤存活。而且國內的口腔癌治療水平與國際水平相當,我們接診過很多病人,隨訪了5年、10年,甚至還有20年、30年的病人。另外一方面,對于口腔癌,我們提倡積極治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即便是口腔癌晚期腫瘤的患者也不要失去信心,大家都要伸出援助之手,包括家屬要引導他進行正確的規范化的治療。
謠言2 口腔潰瘍每個人都有,不會引起口腔癌。
張陳平:大家都會有口腔潰瘍,口腔潰瘍不一定會引起癌,但口腔癌有一些表現就是潰瘍。生活中,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嘴巴里有一點小小的磕碰,有時候僅僅是加了幾個夜班,第二天、第三天就發現口腔里面非常痛的一個小點,有的人這個點好了,另一個地方再發一個點,這是復發性口瘡,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大多數在10天左右就痊愈了。但當潰瘍病變持續存在,超過兩到三個星期還不好,甚至有增大的趨勢,這個時候要提高警惕了。口腔癌在剛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就是口腔黏膜上的一些小硬結,小潰瘍。當你去摸這些潰瘍或舌頭舔上去的時候,好像不是那么軟的,有點硬,就一定要去專科醫院就診,這可能是口腔癌的一個預警信號。
謠言3 沒有咀嚼檳榔的習慣,不會得口腔癌。
張陳平:口腔癌發病與咀嚼檳榔有關系,早在2003年,檳榔就被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署定義為Ι類致癌物。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大家要戒掉長期咀嚼檳榔的習慣,尤其是患有口腔疾病的人,更應盡早戒掉。
但不是所有的口腔癌都是咀嚼檳榔引起的,口腔癌的發病是多因素的。整個口腔癌病人群體中,咀嚼檳榔的患者是一部分,還有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的病人,是因為其他因素引起的口腔癌。
謠言4 斷牙殘牙也是牙,等它自然掉,不能拔。
張陳平:自己的牙是最好,我同意這個觀點,但這得視不同的情況而定,有價值的牙一定要把它保留下來。所謂有價值的牙,是指牙根穩定,牙冠僅有部分齲齒蛀牙引起問題,可以進行根管治療。但對于一些斷牙殘牙,是不能留的。在臨床中,我們發現一些口腔癌的病人,張開嘴一檢查,就在腫瘤相對位置上留有一個殘根或基本上快掉的殘牙,這些斷牙殘牙內側都是粗糙的、不平整的,這都成為尖銳的刺激因素,長期刺激后,容易讓口腔內一些部位發生癌變。所以,為了口腔健康,我們要做到該拔的牙要拔,該補牙的要補,該鑲的牙要鑲。
謠言5 治療口腔癌,不需要做放化療。
張陳平:口腔癌跟其他癌一樣,有臨床分期。臨床Ι、Ⅱ期是早期的,臨床Ⅲ、Ⅳ期是中晚期。對于早期口腔癌患者,沒有淋巴結轉移,手術徹底切除病灶后,就需要密切的隨訪、功能康復、心理康復。對晚期口腔癌患者,我們目前的采用綜合治療,手術之外還要加上放療或者化療。對于那些淋巴轉移的患者而言,放療更是不能夠避免,一定要堅持把手術后的治療完成,這對長期的生存肯定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