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家務各種勞動技能手到擒來,杭州這兩所學校上熱搜了
烹飪、家務各種勞動技能手到擒來近日,勞動教育的話題,又頻頻上了熱搜。起因是教育部最近發布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這份
烹飪、家務各種勞動技能手到擒來
近日,“勞動教育”的話題,又頻頻上了熱搜。起因是教育部最近發布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這份文件,對中小學(一至九年級)制定了“整理與收納”“家庭清潔、烹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勞動”等學段目標,于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
這份文件中還提到,在小學五-六年級,烹飪與營養方面,學生要用簡單的炒、煎、燉等烹飪方法制作2-3道家常菜,如西紅柿炒雞蛋、煎雞蛋、燉骨頭湯等,同時學生要參與從擇菜、洗菜到燒菜、裝盤的完整過程。
對于這些要求,不少家長表示:舉手贊同,但難度有些高啊。不過在杭州市行知小學、行知二小的同學們看來,這已經是“手到擒來”的本領。在多年的探索下,行知小學、行知二小已經形成了一至六年級全覆蓋的勞動教育課程。學校還為學生打造了一個2000多平方米的實踐基地,探索出一條城市小學的勞動教育路徑。
打造全覆蓋的勞動教育課程
為孩子的全面發展“賦能”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大解放思想”,讓兒童的頭腦、雙手、眼睛、嘴、時間、空間自由。以“行知”為名的行知小學,也一直走在發展學生勞動實踐能力的路上。
2018年8月,行知二小將地下一層打造成了13個專用教室,分別為:西子女紅室、傳統烹飪教室、杭州根雕、雕版印刷、細木制作、現代木工室、竹編教室、烘焙教室、精工教室、扎染教室、茶文化教室、陶藝教室、織布教室。
2018年底,行知二小的13個專用教室正式落成為“非遺傳承綜合實踐中心”,為行知小學、行知二小的孩子們提供非遺文化拓展性勞動課程,但當時,能輻射到的學生群體還比較少。
2020年3月,國家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后,行知小學又將原有的課程進行升級,進一步提升覆蓋面。每學期,三到六年級的學生,都有2天的時間徹底浸潤在這個實踐中心,感受勞動教育的快樂。
2021年9月,學校在原有課程安排的基礎上,打造出一至六年級全覆蓋的勞動教育課程。根據這個課程和評價標準,每個學期,學校都會對學生在家務生活、學校日常、勞動實踐三個板塊的表現進行評價,并且在學生縱向的發展中不斷提升標準。
杭州市行知小學、行知第二小學校長樓葉通說:“隨著多年的探索,學校的勞動教育更具體系化和課程化。同時,伴隨雙減政策的落地,我們通過幾大方式,將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融入到學生的課內外時間:設立非遺勞動基地,開展每學期12課時的集中勞動教育課程,培養學生的動手創作能力;設立陶苑農場,開展親近自然、崇尚勞動的主題教育,讓學生親身體驗勞作,體驗食物的來之不易;成立公益勞動志愿小隊,在校內外的公共場所進行志愿服務;提倡家務勞動,培育學生學會簡單的家庭清掃和垃圾分類,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意識,也豐富了雙減后的課余時間。我想,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從‘認知’走向‘實踐’,為孩子的全面發展‘賦能’。”
勞動教育
需要學校與家庭相輔相成
根據《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勞動課程內容共設置十個任務群,每個任務群由若干項目組成。日常生活勞動包括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四個任務群。生產勞動包括農業生產勞動、傳統工藝制作、工業生產勞動、新技術體驗與應用四個任務群。服務性勞動包括現代服務業勞動、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兩個任務群。
而這些任務群,從行知小學的勞動教育課程中,也能一一找到對應。在行知小學六年共12個學期的勞動教育課程中,有幾個要求始終貫穿其中,比如每周堅持家務勞動不少于1小時,每學期跟家長參與一次社會公益活動,輪到值日時認真勞動做好打掃、堅持光盤行動等。
而每個學期不斷提升的勞動能力要求,則主要體現在家務生活和勞動實踐這兩個方面。比如在三年級時,學生就要完成“學會燒一個菜”的任務,并且每學期不斷進修廚藝,直到六年級,每位學生都可以學會洗菜、切菜,能檢查煤氣,能為家人制作一份愛心早餐,做幾道拿手好菜。
但隨著勞動教育的要求不斷細化后,也有家長會發出疑慮:鍛煉孩子的勞動能力是好事,但是希望不要把責任主體又加到了家長的頭上。對于這個問題,行知小學選擇通過開展勞動實踐課的方式,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讓學校的勞動教育和家庭家務生活相輔相成,共生共長。
通過學校的特色勞動課程,一年級的小伢兒們已經能夠學會制作書簽、水果拼盤;二年級學生則在勞動課程中,學會獨立包書皮、包餃子;三年級學生已經能夠鋸方木,自制木質七巧板……
課后,班主任們還會繼續鼓勵孩子們在校園進行力所能及的勞動。行知小學班主任婁敏琪老師說:“在勞動教育課程的引導下,孩子們每年都在不斷習得新的勞動能力。在學校里,孩子們不僅能保持教室的整潔,還做起了校園環保衛士,拿著垃圾袋撿垃圾,創建潔美校園。在家里,孩子們的勞動技能更多了,有的是貼心的整理大師,有的是多才多藝的大廚,有的是能干的保潔員。孩子們在其中‘get’了各項勞動本領,在真操實練中打開了‘技能開關’,在‘勤’與‘勞’的認知中,更加熱愛勞動,也更熱愛生活。”
獨具匠心的勞動教育課程
讓孩子在勞動實踐中學會感恩
而在行知小學的勞動教育課程中,最獨具匠心的一筆,就是學校2000多平方米的實踐基地。
在行知二小設計之初,校長樓葉通就將這塊空間預留,與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合作,將這里打造成一個擁有13間教室,共2000多平方米的實踐基地。從2021年9月開始,行知小學、行之二小的全體同學
們,每學期都有整整2天的時間不用上課,就在這個“非遺傳承綜合實踐中心”里,體驗細木制作、雕版印刷、竹藝、女紅、布藝、陶藝、西點、中式點心等8種勞動課程,其中多個項目都融合了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同學們在體驗勞動教育的同時,感受手藝人的那份匠心。在城市長大的孩子們,在這塊天地體驗到了難得的快樂和成長。
勞動教育為孩子帶來的蛻變,也給家長帶來了意外的驚喜。
六(4)班傅晨眺同學的家長說:“近幾年來,孩子每個學期都參加了學校的勞動實踐活動,每一次都是乘興而去,滿載而歸。四年級學農結束后,他給我們帶回了水果玉米,那香甜的味道至今難忘;五年級勞動課程結束,又帶回了他親手編織的竹編茶墊,現在這塊茶墊已經成為家里的常用茶具;最近一次勞動實踐課程結束,更是帶回了一堆令人驚喜的禮物:親手打磨的銀戒指送給媽媽,親自植物拓印的T恤衫送給爸爸,好不容易做成的竹節人送給弟弟,烤制的小點心給爺爺奶奶吃……幾乎家里的每個成員都享受到了來自哥哥的勞動果實和暖暖的愛。”
同樣的變化,還綻放在很多個家庭。四(1)班吳致遠同學的媽媽說:“我們家三代同堂,祖輩的寵愛、生活上的包攬,使得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對較弱。不說父輩們拿手的木工勞作、縫紉織布等技能,就連最簡單的家務勞動都是涉及甚少,作為媽媽,我一度非常焦慮。”
但通過階段的勞動實踐課程,吳媽媽發現:孩子大變樣了!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孩子,居然親手做了一份綠豆糕,孩子甚至不舍得獨享,小心翼翼地將綠豆糕切成6份,分享給家人。外公喜歡泡茶,他便遞上自己打磨許久的木杯墊;孩子還為弟弟做了一把木頭槍,這把木頭槍也成為弟弟眾多玩具中的心頭好。
“最值得一提的是,孩子還會在節日給家人們準備手工禮物,一張小卡片、一份手工作品或是一碗親手做的拌面,感謝學校的勞動教育,讓孩子在家務實踐中學會感恩,學會了耐心、細致、有條理地做事情,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