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高考落地兩年 發揮著“指揮棒”的引導作用
作為全國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新高考在河北落地已兩年,學生、學校感受到哪些新變化?明年,河北將迎來首次實行新課標、新教材下的新高
作為全國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新高考在河北落地已兩年,學生、學校感受到哪些新變化?明年,河北將迎來首次實行新課標、新教材下的新高考,又將呈現哪些新趨勢?圍繞高考綜合改革帶來的新變化、新問題,記者進行了采訪。
新高考之變—— 選考科目學生自選 填報志愿“專業”領銜
“報志愿時我填的都是理工類專業,共填了80多個,復旦大學自然科學試驗班是我填的第40多個志愿。”被復旦大學錄取的衡水武邑中學畢業生張嘉榮說。
新高考招錄實行平行志愿批次,采取“專業(類)+學校”的志愿填報模式,普通類最多可填報96個志愿。
據省教育考試院統計,在今年的本科批錄取工作中,集中填報志愿階段,考生填報志愿數平均為79個,近一半考生報滿了96個志愿。投檔時,超八成考生是在前50個志愿內被投出的。
“‘專業(類)+學校’的模式,更體現以考生為本的理念,考生按自己的專業理想自由選擇志愿,避免了在原來以學校為單位的填報模式下,可能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這類情況。”省教育考試院高招部主任郭文明介紹,將每個志愿細化到專業,考生的專業選擇權得到更充分尊重。“從這兩年的實際錄取結果上看,新的招錄模式效果良好,考生滿意度得到提高。”
志愿填報方式的改變,只是高考綜合改革的一方面。新高考最直觀的變化,還是體現在“3+1+2”的選考方式上。
“3”為統考科目,即語文、數學、外語,所有考生必考;“1”為首選科目,考生須在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一科;“2”為再選科目,考生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個科目中選擇兩科。
需要說明的是,在命題和計分方式上,新高考與以往也有差別。命題上,3個統考科目由全國統考,其他選考科目則由我省自主命題。在計算成績時,統考科目和首選科目計原始成績,再選科目實行等級賦分后計入總成績。
對考生來說,“賦分”又是個全新的概念。不少學生、老師坦言,在新高考帶來的多種變化中,等級賦分是最難適應的。
“等級賦分,保證了選擇不同的再選科目的考生之間成績的公平性。”省教育考試院信息管理部主任宋俊山解釋,4門再選科目因試題難度差異和考生群體不同,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如,考生甲選考政治,考生乙選考化學,兩人都考了80分,但考生甲排在所有選考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選考化學考生的第1000位。若簡單將他們各科成績相加計入考生總成績并進行比較,既不科學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將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規則通過轉換得到等級分,轉換后考生選考科目成績排隊順序不變。
宋俊山表示,等級賦分既確保不同科目間分數可比,又增加考試的區分度,從保障教育考試的公平公正角度看,是科學的,“也能避免學生在選科時,抱著投機的目的去選一個所謂簡單的科目。”
由考生自主選擇考試科目,考其所長;以專業為單位進行志愿填報,錄其所愿。新高考的各種實踐探索,都是為了讓學生成為改革最大受益者。
新課堂之變—— 由重知識理論轉向重實踐應用 由重教學向學、思、行轉變
新高考帶來新課堂。這幾年,高中學校的日常教學,從形式到內容都有了新變化。
新高考出現了12種科目組合,選課走班、分層教學等模式應運而生。這種變化對學生的適應能力、學校的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新要求。
記者采訪發現,經過初期的實踐探索,我省的高中學校很快適應了選課走班這一形式上的變化,能合理設置課程,有序組織教學。但對于新高考給教學內容上帶來的改變,學校、教師們在給予肯定的同時,仍在不斷探索。
利用暑假時間,魏縣一中地理教師蔣曉靜抓緊為新學期備課。
新高考適當增加了綜合性、開放性、應用性、創新性試題的比重,適度改變了傳統的出題方式,創新設問角度和形式,令蔣曉靜等一線教師感受頗深。“有老師總結,現在的高考是‘非情境不命題’。”
對此,省教育考試院命題一部主任付玉旺回應:“高考綜合改革在考試內容上要求創新試題情境,增加試題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選取命題素材時,會注重聯系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及社會發展實踐,聯系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
比如,地理科目,2021年的“大漠天池研學旅行”試題,以興趣小組考察阿拉善大漠天池創設生活實踐情境,要求考生進行研學旅游活動方案設計。2022年的“太行山科學考察”試題,引導考生關注真實自然環境中的水文、地貌等要素,將安全研學、資源保護、科學精神等傳遞給考生。
“兩組試題都取材于真實的實踐場景,實現了對學生理解與辨析能力、歸納與論證能力和探究與創新能力的全面考查,能引導學生提升學科素養。”付玉旺介紹,從這兩年的閱卷實踐上看,考生模板化、套路化的答題方式已顯著減少,答題時的思維邏輯性有所增強。
高考命題對教育教學實踐發揮著“指揮棒”的引導作用。新高考落地兩年,正逐步扭轉基礎教育多年形成的應試化模式。
配合高考綜合改革,我省同步推進普通高中教學和課程改革,自2020年入學的高一年級新生起,開始使用新教材,執行新課標。
新教材,是否會給新高考再次帶來新變化?
“高考綜合改革強調育人功能,命題工作始終將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付玉旺表示,省教育考試院將繼續以命題為抓手,逐步引導教育回歸本質,引導教學更注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由重知識重理論向重實踐重應用轉變,由重教向重學、思、行轉變。
新方向之變—— 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特長 確定生涯規劃
臨近9月,又一個新學年即將開啟。在石家莊二中發放給高一新生的錄取通知書上,除了常規的基本信息,還特別有一項“職業規劃”的內容,需要學生填寫自己的目標職業。
“我們的感受是,高考綜合改革強調的不只是高中這三年的學習,而是對學生整體人生規劃的引導,這是基礎教育的新方向。”石家莊二中副校長宋澤亮認為,高中階段是學生選擇未來人生發展方向的關鍵時期,高考綜合改革除了涉及對學生的學業指導,也包括生活指導和生涯指導,十分有意義。
“以前高考的志愿,好多學生是由家長代填,甚至有時學生被調劑到一個陌生的專業,被錄取了,都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學什么干什么。現在這樣的現象就要減少了,從準備選科開始,就要讓學生思考大學學什么、以后干什么。”宋澤亮說。
自我省高考綜合改革啟動,已在三屆學生中實施選課走班。
學生的選科趨勢在發生變化,難免有新生家長疑惑,選科到底該怎么選,哪種選法最“保值”?
石家莊二中畢業生趙丁爍也有過這種糾結。“我在地理和化學間猶豫過,很多人覺得地理更易學,但我還是按目標專業的要求和自己的興趣選了‘物化生’組合。”趙丁爍從小對飛機感興趣,高二時參加學校的“院士講堂”活動,南方科技大學一名院士對航天領域的講解令他印象深刻。“那以后我就決定,要從事航天領域的工作。”有了明確的生涯規劃,趙丁爍一直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今年高考,他如愿被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電子信息類專業錄取。
“我們現在不僅是任課教師,也是學生的生涯規劃師。學校要求我們將對學生的生涯指導上升到育人的高度來重視。”趙丁爍的班主任、石家莊二中教師翟歡介紹,學校不斷創新生涯規劃教育,目前已形成包括校園大學節、生涯規劃校本課程等系列特色品牌,引導學生在高中學習階段,系統思考人生、規劃人生。
“新高考注重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志向、興趣、特長,確定自己的生涯規劃。面對選科、志愿填報等方面的新變化,還是要回歸到學生的興趣特長、個人理想上,并與高校的專業要求和國家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郭文明建議。
省教育考試院黨委書記、院長范國珍表示,本輪高考綜合改革,是恢復高考以來國家在教育領域實施的最全面、最系統的頂層設計,“改革已在河北平穩落地,今后,我們將繼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適應社會發展對多樣化、高素質人才的需要,以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科學選拔培養各類人才和維護社會公平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監督有力的考試招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