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獲得8項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于今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北京理工大學共獲得8項國家科學技術獎。王涌天教授主持完成的交互式顯示關鍵技術及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于今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北京理工大學共獲得8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王涌天教授主持完成的“交互式顯示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和付夢印教授主持完成的 “高過載飛行器自主導航與控制技術”項目分別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由董宇平教授與外單位合作的“聚集誘導發光”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由張小玲教授與外單位合作的“環境友好五元環含氟材料催化合成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王耀威老師與外單位合作的“高效視覺特征分析和壓縮關鍵技術”項目分別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由王濤副研究員與外單位合作的“氣動元件關鍵共性檢測技術及標準體系”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黃遠燦副教授與外單位合作的“神經根型頸椎病中醫綜合方案與手法評價系統”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劉檢華教授與外單位合作的“基于多學科物理量控制的新一代導引頭制造技術”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王涌天教授團隊的“交互式顯示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針對交互式顯示面臨的多人互動不便、顯示表面受限、呈現維度缺失等難題,提出了強協同、大尺寸、真三維的工作目標,在多用戶協同背投交互顯示、自然表面投影交互顯示和可探入真三維交互顯示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已經成功應用于醫療衛生、軍事仿真、文物保護、展覽展示、教育科普、文化娛樂等領域,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有力地推動了光電顯示、人機交互、計算機視覺等學科的融合、發展和應用。
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宇航學院聯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共同完成的“高過載飛行器自主導航與控制技術”項目,發明了一種抗高過載陀螺,提出了高過載飛行器自主導航與控制方法,解決了特殊條件下高過載飛行器自主導航與控制難題。
北理工作為“聚集誘導發光”項目主要完成單位之一,董宇平教授團隊首次開發出以吡咯為核的多芳基取代衍生物,證明了通過分子平面扭曲構象阻礙分子間π-π堆積,限制分子內旋轉,從而實現AIE特性。通過羧基功能化,賦予了三芳基吡咯衍生物AIE性質,并具有對水中鋁離子高靈敏、高選擇性實時“點亮”型檢測功能,最低檢測限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飲用水中鋁濃度標準。
北理工作為核心關鍵技術研究單位之一,特聘教授權恒道主持、化學與化工學院張小玲教授主要參與完成的“環境友好五元環含氟材料催化合成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旨在保護大氣臭氧層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國際上率先選出五元環含氟系列化合物為新一代替代物,開發了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制造技術并創建了世界首條工業化生產線,推進了我國氟化工產業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化。
北理工作為“高效視覺特征分析和壓縮關鍵技術”項目核心關鍵技術研究單位之一,提出了高精度車輛智能分析識別方法,通過場景模型和視覺特征描述的有機融合,突破了復雜應用場景下車輛的高精度檢測、跟蹤與識別技術瓶頸。
北理工作為“氣動元件關鍵共性檢測技術及標準體系”項目的核心關鍵技術研究單位之一,提出了一種基于溫度控制的氣動元件流量特性快速檢測新方法,發明了高效快速檢測裝置,成果被ISO標準采納。開發的“基于等溫容器的流量特性動態檢測系統”已經被國內多家氣動企業采用,降低了企業的檢測成本,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北理工作為 “神經根型頸椎病中醫綜合方案與手法評價系統” 的主要完成單位之一,創新性地提出了頸椎生物力學數學模型,開發了旋提手法力學評價體系及具有臨床操作實感的頸椎模擬裝置,為中醫骨傷事業的科學化及標準化進程做出重要貢獻。
北理工作為“基于多學科物理量控制的新一代導引頭制造技術”項目核心關鍵技術研究單位之一,提出了一套活動線纜建模和運動干涉力矩數值求解方法,解決了導引頭活動線纜非線性力矩干擾引發的控制難題;揭示了導引頭集成組裝過程中應力場和加工誤差對裝配精度的影響規律,提出了一套裝配參數定量補償工藝方法,解決了導引頭快速高精度裝調難題。
近年來北理工深入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 推動了相關學科、技術領域的突破性、跨越式發展,為促進學校“雙一流”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