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潛水器新母船初步命名為“深海一號”
2018-05-11 14:37:08|
來源:科技日報
記者10日從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以下簡稱深海基地)獲悉,目前正在深海基地大修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將于2020年執行首次全球航行科考任務。
記者10日從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以下簡稱深海基地)獲悉,目前正在深海基地大修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將于2020年執行首次全球航行科考任務。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總工程師丁忠軍告訴記者,“蛟龍”號新母船初步命名為“深海一號”。
此前,“蛟龍”號的母船是已屆退役年限的“向陽紅09”船。新母船為4000噸級科考船,續航能力達12000海里。明年3月左右交付后,可同時搭載“蛟龍”號、“海龍”號和“潛龍”號開展協同作業。
2012年,“蛟龍”號在馬里亞納海溝完成最大設計深度海試,刷新了作業型載人潛水器的世界紀錄。由于當時潛水器常態化業務運行的條件仍不完備,作為業主的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計劃用5年時間開展“蛟龍”號試驗性應用,主要是為了培養專業化的業務支撐隊伍,建立全國開放共享機制,提高它的作業效能,完成其從海試向常態化業務運行的過渡。
5年來,“蛟龍”號像是一輛深海出租車,共成功下潛158次,搭載經過培訓的科學家等“乘客”下潛到海洋深處,開展現場勘查研究。
從去年底開始,“蛟龍”號回到深海基地進行大修和技術升級,主要包括3方面:提升水下定位和目標搜索的能力;提高近底的地形地貌測繪能力;增強直接取樣能力。
對于此次環球航行的路線,丁忠軍說有兩套方案,尚未最終確定。但他強調,“蛟龍”號走向業務化運行的條件基本成熟,是方案執行的基礎。
“我國在國際海底有幾塊礦產資源勘探區,方案首先是為滿足大洋資源和環境保護研究需要。”丁忠軍同時表示,環球航行也是一次大的國際合作項目,計劃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科學家一起下潛,進行科學考察。(記者陳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