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萬畝梯田貢米之鄉,亟待守護
萬畝梯田貢米之鄉亟待守護花田鄉何家巖村位于酉陽縣西北部,距離酉陽縣城35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有集中連片梯田5000余畝,是渝東南保
萬畝梯田貢米之鄉亟待守護
花田鄉何家巖村位于酉陽縣西北部,距離酉陽縣城35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有集中連片梯田5000余畝,是渝東南保存完好的原生態村寨,是著名的貢米之鄉和攝影基地。巴蜀山歌“黃楊扁擔軟溜溜……挑擔白米下酉州……”中所歌唱的正是這一地區傳承600余年的花田貢米。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地村民們紛紛外出打工掙錢,梯田缺乏修整和儲水,也讓貢米特產險些消失。
由此,在重慶市委辦公廳幫扶集團和騰訊公司西南總部指導下,重慶市慈善總會發起了“鄉村振興何家巖畫卷”項目。深入調研后大家認為,何家巖梯田不僅是過去的西南農耕文明的智慧成果,也是未來實現以梯田景觀和貢米特產銷售為中心的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對于梯田景觀和貢米的保護和開發,將有利于實現何家巖地區的產業振興,從整體上優化產業結構,推進鄉村振興。
無數夢想撐起美麗山村
騰訊公益平臺運營負責人余和謙認為,“鄉村振興何家巖畫卷”項目看似只是一場公益活動,實際上是由許許多多村民的小夢想組成。它或許是讓上學娃路上更安全便捷的鄉村校車,或許是讓殘疾人實現價值的技術培訓,也有可能是駐村村醫渴盼已久的固定班車。
早上7點,天還沒亮,家住何家巖村、就讀在花田鄉中心校的黃三妹就出門上學了。“我們走路要一個多小時。”三妹對于來回近三個小時的上學路習以為常。隨著鄉村經濟的發展,鄉村路上的車流量也多了起來。“我們其實還是擔心孩子上學放學路上的安全”,孩子的媽媽坦言,一輛鄉村校車,就能給孩子上學路上一份安全保障,這也是許多農村學生家長的期望。
何強是一名視力殘疾人,也是一位單身父親。這兩年在村里的幫助下,何強學到了一些適合殘疾人的手藝,生活來源有了保障。在何家巖村,像何強這樣身患殘疾的村民有79人。他們盼望更多有針對性的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幫助大家自食其力、找到自身價值。
何家巖村占地面積廣,不同的寨子隔山相望,一條條山路小道、田坎溝渠變成了連接彼此的唯一通道。“我要去送藥呀,他們又走不動,娃兒又不在家,我不管誰管嘛!”這是40多歲的村醫冉醫生常掛在嘴邊的話。冉醫生的村醫館開設在村委會旁邊,這里是村子的中心。由于地處大山,空氣潮濕,風濕性關節炎成了村里許多老人無法擺脫的病痛??床坏美先耸芸?,冉醫生常常一個人一個包,挨家挨戶上門為老人做理療康復,為的就是讓他們少走點路。
“希望能有固定的班車,往返于周邊村寨與村醫室,這樣我們也能騰出時間,照顧更多老人”,這是冉醫生的心愿。
“八大革命”“八大機制”建設美麗鄉村
為此,“鄉村振興何家巖畫卷”項目敲定:以村民發展需求為導向,進一步推動以梯田及其周邊的鄉村改造,打造何家巖畫卷的風光名片,拉動鄉村產業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將圍繞生態振興‘八大革命’,建立‘八大機制’。”重慶市慈善總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態振興“八大革命”即廁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農藥革命、化肥革命、農膜革命、人居環境革命、零碳革命,旨在讓農村的綠水青山變成更多金山銀山。
“八大機制”即建立技能技術培訓機制、產業發展容錯機制、原籍大學生引回機制、非遺傳承人評選機制、本土人才回留機制、“花田木匠、花田磚匠、花田廚師、花田家政”勞務品牌培育機制等,把何家巖建設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