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召開“西湖風貌和文化保護”民意懇談會
杭州召開西湖風貌和文化保護民意懇談會。會上,文史專家王其煌、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遺產監測管理中心原主任楊小茹、浙江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建
杭州召開“西湖風貌和文化保護”民意懇談會。會上,文史專家王其煌、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遺產監測管理中心原主任楊小茹、浙江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名譽院長包志毅等8人,受聘成為西湖風貌和文化保護督導顧問。
前幾天,西湖邊柳樹移栽問題牽動了這個城市。柳樹之于西湖,早就不是一種尋常的樹木,而是一個文化符號。“錢塘風月西湖柳”,搖曳多姿的柳樹和煙雨朦朧的西湖,早已變成凝固的詩、立體的畫、貼地的音符,變成了讓人守望的文化坐標。這是西湖的文化意象,是在歷史風塵中留下的滄桑故事。有了它們,我們城市的編年史才得以詩意續寫。
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面對社會質疑聲音,杭州市有關部門及時回應妥善解決,昨天又召開民意懇談會聆聽建議。市民也好,政府部門也好,都有一個共識:保護好西湖風貌和文化,既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也是珍視文化財富的重要體現。杭州是歷史文化名城,西湖邊的一墻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每一處風貌和文化,既是歷史生活的一個片段,更是城市精神的傳承載體。我們理應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這或許也應該是我們對待西湖風貌和文化保護的基本態度——“最小干預原則”。我們心態不妨審慎一些、保守一些,不要輕易地改變古色古香、歷史形成的風貌和景觀,要有對文化的敬畏、對民意的關懷。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歷史文化的滋養,既在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歷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參與的日常生活里。西湖是杭州最大的城市文化特色,既是杭州自然稟賦、建筑風格、園林特色等體現出的審美取向,也是杭州文脈淵源、風土人情、人文面貌等蘊藏著的文化積淀。可以說,這樣獨特標識是歷史與現實的融合,是傳統與現代的交匯,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邂逅,這樣的獨特標識貫穿于城市總體風貌之中,體現在百姓市井生活之中,這樣的獨特標識是城市靈魂,是城市軟實力的體現。事實上,我們不僅有文獻學的西湖、歷史學的西湖,還有人們心中生動活潑的西湖。有多少人,就是因為西湖來到杭州,最終成為“新杭州人”。
一座別具特色的城市可以給人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因此,塑造城市特色、守護城市記憶,是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精神動力。西湖由誰閱讀,讓誰漫步,又供誰休憩?當然是在這個城市里的人。時代的加速度,也催促著人們去更好地守護西湖背后“文化的城市”“精神的城市”。不讓城市的文脈中斷,城市的精神才得以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