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快評:優化外匯管理,緩釋外部風險
4月6日上午,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工作會議,會議再次強調,今年要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推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同時,有效防范外部金融
(資料圖)
4月6日上午,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工作會議,會議再次強調,今年要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推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同時,有效防范外部金融市場沖擊風險,維護外匯市場穩健運行。面對復雜的內外形勢,優化外匯管理,防控外部風險,是國內金融穩定和發展的必要保障。
近期,由于多重因素的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加劇。2023年3月,美國硅谷銀行、瑞士信貸銀行等多家機構迅速破產,甚至較為穩健的德意志銀行股價也遭遇較大波動。這已成為2007-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金融市場最顯著的風險暴露。
主要發達經濟體面臨政策兩難。美歐銀行業和國際金融市場風險暴露不斷深化,但是,美歐又面臨較為顯著的通貨膨脹壓力。美國和歐盟通脹水平較2022年高位有所回落,但通脹水平仍然較高。2023年2月,美國CPI同比上升6%,較1月下降0.4個百分點,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升5.5%。歐元區物價水平同比上升高達8.5%,僅僅較1月下降0.1個百分點。而英國物價水平仍保持在10.5%左右的高位。面臨如此水平的通脹壓力,貨幣政策理應繼續保持緊縮。但是,從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末,美聯儲連續9次加息,累積加息幅度達475個基點。歐洲央行則自去年7月以來連續加息6次,累積加息幅度達350個基點。英格蘭銀行更是從2021年12月至今加息11次,共計415個基點。如此加速如此幅度的加息是史無前例的,將可能對全球總需求造成直接的沖擊,使得世界經濟面臨衰退風險。主要發達經濟體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可能面臨顯著的“滯脹”煎熬。
這種兩難政策格局和日益凸顯的風險暴露,或將對我國經濟金融體系造成一定影響。一是全球總需求不足可能進一步深化,對我國出口及經濟增長帶來新的挑戰。二是美歐貨幣政策變化可能使得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也給出口商風險管理帶來壓力。三是美歐持續加息,將使得風險資產面臨下跌風險,我國資本市場或房地產市場或會受到一定影響。特別是,與美歐不一樣的是,我國當前消費者物價水平是較低的,而生產者物價水平更是為負。因此,需要警惕美國應對通脹的政策可能引發我國通縮的風險。
面對內外復雜的形勢,亟待我國進一步優化宏觀政策,特別是內外兩大市場的統籌問題。一方面,需要持續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推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努力維系我國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穩定性,繼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有序交互,進一步提升國內經濟服務水平和質效。另一方面,要時刻警惕外部風險的發展情況,有效防范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外溢影響,通過優化人民幣匯率機制、逆周期跨境資本流動管理、穩定市場預期等來保障國內金融體系穩定性。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