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季度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4.8%,港口數據最明了
【環球時報報道記者尹野平王冬丁雅梔】今年一季度,中國外貿進出口交出同比增長4 8%的答卷。作為中國外貿的最前沿,各大港口碼頭總是能最先感
(相關資料圖)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尹野平 王冬 丁雅梔】今年一季度,中國外貿進出口交出同比增長4.8%的答卷。作為中國外貿的最前沿,各大港口碼頭總是能最先感受到貿易的溫度。一段時間以來,中國部分港口出現空集裝箱堆積量暫時增多的現象,被一些外媒解讀為中國外貿遭遇滑坡。《環球時報》記者從主要港口碼頭了解的信息顯示,事實并非如此,而且港口外貿情況正在呈現越來越多的積極現象。
《環球時報》記者從浙江省海港集團獲悉,今年第一季度,隨著春節后工廠逐步復工復產以及中國外貿形勢的穩步回升,浙江省海港集團各單位生產經營實現穩中有進。其中,寧波舟山港的鎮海港區一季度共完成貨物吞吐量1494.3萬噸,創同期歷史新高。在金塘港區,甬舟公司一季度完成集裝箱吞吐量56.4萬標準箱,同樣創歷史同期新高。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目前港口空箱堆放量在回落。
山東港口集團的最新的數據顯示,1到2月份山東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3.3%。青島港集裝箱吞吐量增長12.3%,日照港增長16.7%,煙臺港增長17.7%,青島港出口貨物品類涵蓋機電產品、橡膠輪胎以及汽車等,針對東南亞的出口增長尤其明顯。港口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港空箱量近期保持相對的低位,因為周轉率較高,也不存在空箱量特別回落的情況。
中國國際海運網集團公司董事長康樹春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從近期港口消息來看,中國同東南亞國家的航線恢復較快,但同歐美恢復較慢,主要原因在于《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打造出世界最大的自貿區,中國與東盟經濟關系愈發密切,雙方貿易穩中見長,港口及運力趨勢向好。
“從港口堆積的空箱可以推測出航運運力與市場現狀,但不可以完全作為航運好壞的風向標。”康樹春表示,全球實物貿易增長指數等指標才是航運真正的風向標,目前這些數字不容樂觀。當前歐洲和美國,兩大經濟體經濟低迷,美國面臨通脹等不確定因素,這些都將抑制全球經濟和航運。“中國經濟恢復潛力優于歐美,所以從中國發出的運量會較為樂觀,會對世界航運起到向上推進作用。”
截至4月13日,國際海運咨詢機構德魯里發布的世界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為每40英尺集裝箱1709美元,比2021年9月達到的10377美元的峰值低84%,比2688美元的10年平均價格低36%,但仍比2019年平均價格1420美元高20%。
責編:夏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