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熱議:河北迎雨雪+大風+大降溫!沙塵又雙叒來!專家:應走出治沙就是多植樹的誤區
▌冷空氣發起“車輪戰”雨雪、大風沙塵、超硬核降溫安排今天(4月19日)河北省升溫將達到頂點,除了秦皇島最高氣溫不足20℃
▌冷空氣發起“車輪戰”
雨雪、大風沙塵、超硬核降溫安排
(資料圖)
今天(4月19日)河北省升溫將達到頂點,除了秦皇島最高氣溫不足20℃之外,其他地區普遍能到28℃上下,午后夏日感撲面而來。
(衡水氣溫走勢 來源中央氣象臺)
不過冷空氣已經蠢蠢欲動
今天夜間起到24日
三股冷空氣緊鑼密鼓先后登場
影響河北省
帶來雨雪、大風沙塵、降溫天氣
冷空氣發起“車輪戰”
陰雨雪、大風上線
而你也將正式進入
“今天短袖、周末小棉襖”的程度
冷熱猝不及防
小伙伴們
一定注意合理著裝謹防感冒
(邢臺氣溫走勢 來源中央氣象臺)
▌未來三天,防風、防沙、防雨雪
●河北省氣象臺2023年04月19日11時發布大風藍色預警信號
受冷空氣影響,預計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全省大部分地區有北到東北風4到6級,陣風7到8級,保定、廊坊以南地區局地陣風可達9級;中北部地區有揚沙或浮塵天氣;沿岸海域和沿海地區有東北風7到8級,陣風9級。
●4月19日夜間至20日,河北北部有揚沙或浮塵天氣
19日至20日,受冷空氣影響,西北地區大部、華北北部、東北地區中西部等地有沙塵天氣過程。其中,4月19日08時至20日08時,新疆南疆盆地和東部、內蒙古大部、甘肅、寧夏、陜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北京北部、遼寧中西部、吉林中西部、黑龍江中西部等地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其中,新疆南疆盆地、內蒙古西部、甘肅河西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沙塵暴,局地有強沙塵暴。中央氣象臺4月19日06時繼續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
●天氣預報
今天下午到夜間,張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島、廊坊、滄州多云轉陰有小雨或零星小雨,其他地區晴轉多云。
明天白天,全省多云轉陰,唐山、秦皇島、廊坊、雄安新區、滄州、衡水有零星小雨或小雨。
明天夜間到21日,張家口、保定西北部陰有零星小雪或雨夾雪,承德、唐山、秦皇島、廊坊、滄州北部多云間陰,其他地區陰有小雨。
21日夜間到22日,中南部地區陰有小雨或零星小雨,其他地區多云間晴。
明天早晨到22日早晨各地最低氣溫普遍下降6~8℃。
▌三股冷空氣將影響河北!專家解讀雨雪降溫過程
今天夜間起到24日,三股冷空氣緊鑼密鼓先后登場影響河北省,河北這周很忙!
●第一股冷空氣
第一股冷空氣影響時段為19日夜間至22日白天,前期冷空氣東移過程中與暖空氣進行陣地戰,由于水汽匱乏,降水不能雨露均沾,主要出現在河北省北部和東部地區,但大風卻是大鍋飯式供應,19日夜間到20日白天東北大風席卷全省,沙塵現身河北省中北部地區。后期20日夜間至22日這股冷空氣調轉行進方向,低空迂回到河北省中南部并在此安營扎寨,20—21日河北省各地最高氣溫沖高回落打骨折,張家口和河北省中南部部分地區下降幅度可超15℃,其中最受冷空氣青睞的太行山區周末白天或將成為全省最陰冷的地方,最高氣溫比肩壩上甚至更低,太行山區高海拔地帶將有降雪現身;雖然這一時期暖濕氣流還在向河北輸送,但降水主要出現在地形條件較好的河北省西部地區,而東部地區空中形成的雨在下落時經過冷空氣制造出來的干區,不少會被蒸發掉,落到地面的降水會打折扣。
●第二股冷空氣
隨后第二股冷空氣采取“俺也一樣”的迂回戰術很快接棒,河北省中南部天氣開啟復制粘貼模式維持至24日白天。
●第三股冷空氣
第三股冷空氣雖然弱,但與它“大哥二哥”愛“宅”的性格大不相同,它將在24日花一天時間自西向東迅速清掃前期冷暖空氣長期糾纏的戰場,以一場范圍較大、持續時間卻較短的快閃型降水結束連續多日的濕冷,25日冷空氣減弱遠離,陽光回歸,升溫重啟。
(河北省氣象服務中心,賈小衛)
▌沙塵又雙叒來?專家解讀:應走出治沙就是多植樹的誤區
今年以來,我國陸續出現多次沙塵天氣,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要防沙治沙,就應該多植樹”“將沙漠變為森林”……近年來,社會上持類似觀點的人有不少,但這里面存在著一個認識誤區,那就是“樹治沙”“沙變土”并不是絕對的正確命題,什么樣的沙漠需要治、怎么治,應遵循科學的標準或滿足必要的條件。
在我國,荒漠化發展最快、危害最嚴重的有兩類地區:一是主要位于半干旱和半濕潤區的北方農牧交錯區,分布有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和呼倫貝爾四大沙地,這些地區由于過度放牧、過度開墾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造成荒漠化,主要分布于內蒙古中部和東部、陜西北部等;二是干旱區內沿內陸河分布或位于內陸河下游的綠洲地區,由于過度利用內陸河水或過量抽取地下水導致綠洲退化,造成天然植被衰退和死亡、地下水位下降和湖泊干涸等。
荒漠化地區的生態系統非常脆弱,主要表現在氣候干旱、降水少、水資源匱乏;植被低矮、稀疏,覆蓋度低;土壤主要為風沙土和漠土,持水性差、養分含量低;地表普遍覆蓋著松散沉積物,容易風蝕。因此,這些地區在過度放牧、過度開墾、過度抽取地下水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作用下,很容易發生荒漠化。
“近自然恢復”是荒漠化防治應堅持的科學理念,即利用本地鄉土物種,把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到物種組成、多樣性和群落結構與地帶性植被接近的生態系統。通過科學有效的人工輔助和管理措施,依靠自然生態過程,將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到受人為干擾前的狀態,從而實現恢復后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及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人為因素造成的荒漠化土地能夠進行恢復治理,是因為這些地方曾經是森林、草原、濕地或固定沙地,而那些天然的沙漠,并不應進行人工干預。
根據科學界的普遍共識,沙漠是在干旱氣候條件下長期地質環境演變的結果,造成沙漠環境中植被低矮稀疏的主要原因是氣候干旱缺水。沙漠地區不缺土壤,風沙土本身就是一種土壤類型。我國干旱區分布著大面積的沙漠和戈壁,年降水量只有不到200毫米,僅靠天然降水無法支撐大量樹木生長,大面積或高密度種樹反而會降低地下水位,耗光土壤水分,導致沙漠生態系統崩潰。
科學研究早已證明,只有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形成的荒漠化土地,才有可能治理和需要治理,治理方式也并不局限于種樹,應該喬灌草結合。荒漠化治理應該“以水定綠”,即恢復的植被不能超出水資源承載力。而對于天然的沙漠戈壁,保持其原始狀態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讓在其中生存的動植物不被打擾,才是最好的選擇。總而言之,我們應始終堅持“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灌則灌、宜荒則荒”。
▌河北省主要城市預報
(綜合自河北天氣微信公眾號、中央氣象臺、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