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風暴正在醞釀?美國一年期主權CDS飆升至106個基點,創2008年新高!信用違約風險飆升
當時,美國兩黨圍繞債務上限的對峙導致標普將美國的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一年期主權CDS一周內跳升至80
每經記者:蔡鼎 每經編輯:譚玉涵
一場關于債務上限的爭論正持續引發市場的擔憂,交易員們正在給美國債務違約的風險進行定價。
【資料圖】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彭博社的數據稱,本周,一年期美國主權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互換)的價格已從年初的15個基點飆升至106個基點,為至少2008年以來新高,甚至要高于2011年美國主權信用評級遭下調的危急時刻。當時,美國兩黨圍繞債務上限的對峙導致標普將美國的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一年期主權CDS一周內跳升至80基點上方,而這與當前的狀況如出一轍——美國政府已就提高最高聯邦借款上限的談判陷入僵局。
分析人士表示,美國政府提高至31.4萬億美元債務上限的最后期限可能早于預期,從而推高了債務違約的風險,這可能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廣泛影響。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全球市場研究主管Derek Halpenny在發給《每日經濟新聞》置評郵件中稱,“考慮到美國的政治分歧,當前的債務上限背景即使不比2011年更糟糕,也是非常相似的。”
三個月期美債收益率本周飆升至22年新高
CDS這一衍生品的作用類似于保險。如果一家公司或一個國家在未來12個月內無法償還借款,CDS的持有者就能得到賠償,因此它可用來衡量市場對債務發行者違約的預期。
報道中稱,一年期美國主權CDS的飆升凸顯出,投資者正在采取行動防范美國政府的違約風險或從中獲利,盡管目前違約的可能性仍然很低。分析師也表示,由于一年期掉期市場的規模相對較小,流動性也較差,因此難以用來衡量市場對美國政府違約的預期。
一年期美國主權CDS飆升至2008年以來新高(圖片來源:金融時報)
不過荷蘭國際集團(ING)分析師表示,即便如此,信用評級最高的國家的CDS交易通常都僅在25個基點~50個基點之間。該行歐洲利率主管Antoine Bouvet表示,“市場顯然認為,美國的違約風險比大多數其他國家要高得多。”Antoine Bouvet還補充稱,意大利、英國和希臘的同等CDS目前僅分別為39個基點、14個基點和46個基點。
另據路透社,一些分析師稱,一些美債的收益率存在溢價,這可能也與美國較高的違約風險有關。美東時間本周四(4月20日),3個月期美債收益率觸及5.318%,創22年新高。
3個月期美債收益率本周創22年新高(圖片來源:路透社)
美國財長耶倫在1月份時也曾表示,如果國會議員不在6月份之前提高美國的舉債上限,聯邦政府將面臨債務違約的風險。當被問及債務違約的潛在后果時,美國總統拜登也直言不諱。他在今年1月份曾表示,國家債務的違約將是“一場災難”,超過“美國發生過的任何金融事件。”穆迪首席經濟學家則稱,美國債務違約將對經濟造成災難性影響,并危及數百萬個工作崗位。
除了1年期,5年期美國主權CDS也飆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一年期主權CDS外,5年期美國主權CDS(即交易最廣泛的債務保險形式)的價格在本月也創下了10多年來的新高,達50個基點。當今年1月份美國債務上限被突破時,5年期美國主權CDS徘徊在35個基點左右。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全球市場研究主管Derek Halpenny在發給《每日經濟新聞》置評郵件中稱,在他們看來,市場的關注重心將很快從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轉向美國債務上限這一大麻煩。
5年期美國主權CDS(紅線)飆升至2011年以來新高(圖片來源:MUFG)
“正如我們的研究所示,5年期美國主權CDS已經飆升到了2011年以來的新高,而10年期美債收益率則保持在3%~4%區間。我們認為,考慮到美國的政治分歧,當前的債務上限背景即使不比2011年更糟糕,也是非常相似的。當時美國政界人士將債務上限的談判拖到了最后一刻,導致美國信用評級被下調,隨后利率大幅上升。雖然我們現在開始預期美國政府違約還為時過早,但這仍是我們將在5月份的重點關注對象。”
此外,美國政府4月份低于預期的稅收收入加劇了市場的違約擔憂。
丹斯克銀行分析師表示,美國財政部目前的現金余額約為2500億美元,這意味著“X日期(X-date,即美國財政部資金告罄的日期)”最早可能在6月初就到來,比此前預估的7月~9月要“早得多”。該行還補充稱,“在明年冬天的下一輪預算談判之前,美國政府提高債務上限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大。”
圖片來源:高盛
高盛也表示,雖然稅收數據仍然是非常初步的,但4月至今的稅收收入的疲弱表明,在今年6月上半月達到債務上限的最后期限的可能性已經增加了。高盛分析師估計,如果最終的數據顯示美國4月的稅收同比下降35%或更多,那么財政部可能將債務上限截止日期提前到6月初。但如果下降的幅度不到30%,那么7月下旬的最后期限則更有可能。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