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寧夏 黃河千里行·行進日記丨一河清水奔赴萬里黃河 看點
6月7日,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美麗新寧夏 黃河千里行”采訪小分隊成員,
6月7日,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美麗新寧夏 黃河千里行”采訪小分隊成員,從中衛市沙坡頭區出發,一路行至中寧縣泉眼山,這里,浩蕩清水河奔涌入黃河。
(相關資料圖)
清水河,自六盤山東麓的固原市原州區開城鎮黑刺溝草甸滲出,自南向北流經固原市、吳忠市和中衛市。奔涌320公里,終于在中寧縣舟塔鄉長橋八隊匯入黃河。成為寧夏境內流入黃河的流域面積最大、最長的一級支流。
我們在清水河流經馬蓮渠村段,發現備受當地人喜愛和外地游客打卡的“小壺口”瀑布。原本平緩的河水,自上而下靜流。哪知山石作底的河床突然隆起,形成階梯狀斷層落差,水流瞬時跌入60米寬、10多米深河谷。猛然,俯沖而下;倏而,騰空而起,如百米沖刺,以所向披靡之勢,咆哮奔騰。如微觀的黃河壺口瀑布,難得看到清水河聲威震顫的一面。
當地人因河床、河岸特殊的地形,稱之“山河”。而山河上搭建的橋,不僅是以前原中衛縣、中寧縣交界的交通橋,也是中衛、固原等地經濟往來的重要紐帶。
沿河岸,我們向入黃口方向徒步漸近。河水流速稍緩,卷起旋渦,濁浪激蕩,向前奔流,把數丈寬的瀑布甩在身后。在入黃口處終得平息,奔赴一場與黃河的交融之約。
在清水河與黃河的交匯處,我們看到,混凝土四腳體、格賓石籠等均按照一定比例,在人字垛、丁壩和護坡拋投。表面雖已被沖擊成紋,卻仍然堅守一線。
據從事水利檢測監理設計的中衛市民王君賢介紹,“四腳體拋投可防止粒徑較小的塊石流失,同時具有消能、折減水流對卵石河床沖刷的作用。這些四腳體,都是為了防止坡面塌陷和洪水沖刷,保護路基、良田、橋梁。”
水脈孕育千里沃野,緩水灌溉萬畝良田。河面吹來的清風,拂動水稻、小麥、玉米、大豆、西瓜枝蔓……吹生了農業增產、文化繁榮、生態文明的新希望,助力黃河寧夏段更加美麗豐饒。
清陽曜靈,和風容與。紅嘴鷗掠過水面,或直飛沖天,或俯身點水。在此凝望黃河,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美麗新寧夏新圖景。(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蘇峰 王猛 杜曉星 何耐江 王沛瑤 楊玉瑛 何婉蓉)
出品人:景 瑜
策 劃:趙海虹
監 制:連曉芳
統 籌:馬欽麟 楊燾郡 王 猛 楊宗惠 李東梅 于 海 凌 雁
采 制:蘇 峰 王 猛 杜曉星 何耐江 楊玉瑛 王沛瑤 何婉蓉
出 品:寧夏日報報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