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播報】世界海洋日丨走進北海紅樹林 邂“鱟”美好
2023年6月8日是第15個“世界海洋日”和第16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
2023年6月8日是第15個“世界海洋日”和第16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當天,記者走進位于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內的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域,滂沱大雨和朦朧的雨霧,給這片“海上森林”蒙上了“神秘面紗”,但從其生物多樣性可見生態環境的優良。
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域內,紅樹林郁郁蔥蔥(央廣網記者 羅蘭 攝)
(資料圖片)
放眼望去,這里的紅樹林郁郁蔥蔥,面積達1300畝,幾百種鳥類、昆蟲、貝類、魚、蝦、蟹等生物在此繁衍棲息。“紅樹林不僅可以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碳儲碳,還可以為海洋動物提供庇護所,維持生物多樣性,就像一個海洋動物的‘幼兒園’。”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監測部部長鄧秋香說。
據介紹,北海市通過實施紅樹林造林修復項目、開展義務植樹活動、進行原地修復和異地補種等方式,不斷提高紅樹林覆蓋率,其面積在逐年增加。
鄧秋香介紹,紅樹林濕地生態環境改善得越來越好了,濕地公園內底棲動物及鳥類等生物多樣性也更加豐富了。野生動物有大型底棲動物、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等400多種。截至2022年,這里累計監測到鳥類206種、底棲動物207種。
天氣晴朗之時,白鷺在紅樹林上展翅翱翔(央廣網發 北海市委宣傳部供圖)
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是中國乃至全球最重要的中國鱟產卵與育幼生境之一,在濕地公園金海灣紅樹林濕地內,就有很多適合進行中國鱟增殖放流的點位,這里的幼鱟越來越多。“中國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是一個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程度的指示物種,有鱟的地方說明生態環境保護得比較好。”鄧秋香說。
據了解,鱟是一種在地球上生存了4億多年的古老海洋生物,被稱為“海洋活化石”。鱟流著藍色血液,擁有一套獨特、有效的防御和凝血免疫系統,廣泛用于制藥、臨床以及科研等領域,一些疫苗的研發和生產也需要鱟試劑檢測。
北海每年會進行三次以上中國鱟增殖放流(央廣網發 羅遠君 攝)
“增殖放流是保護和恢復中國鱟種群數量最為有效的方式。我們已連續多年在北部灣海域開展中國鱟幼鱟增殖放流活動。我們放流的鱟都是六齡以上的,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它們的存活率。”中國鱟繁育保護從業人員、北海市興龍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任妮介紹。該公司實現了一套中國鱟人工繁育、大規格幼鱟培育放流、資源可持續利用等科學保護研究的體系。
“如果天氣好,退潮后,紅樹林外的這片沙灘每天都會有村民來這趕海。也經常有游客來體驗。”北海市銀海區下村村民、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特聘文明勸導員張先英說。張先英從小生活在海邊,靠海吃海。現在他也是一名趕海隊長,在帶游客趕海的同時擔當起文明勸導員的職責,向大家普及海洋生物知識及介紹如何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帶游客趕海,我經常會告訴大家什么能帶走,什么不能帶走。對像中國鱟這樣的珍貴物種,及太幼小的螺類、貝類等就不能帶走,要放歸大海。”張先英說。
趕海,對于游客來說是一種樂趣,對于漁民來說是一種生活方式,這都是大海的饋贈。“漁民們一天趕海收獲的‘海貨’一般能賣200至300元,最高能有1000元。” 張先英說。
保護海洋生態人人有責,也需人人盡責。海洋生態保護領域的相關工作人員,以及生活在海邊的漁民、市民首當其沖。作為游客,平時來到海邊游玩,也應該提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一起助力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及向海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