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與陳獨秀相差29歲,婚后兩年丈夫被捕,毅然陪坐牢5載 環球信息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是令無數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這是令無數人心神向往的愛情,但現實世界中這樣的感情并不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其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兩個人平平淡淡,攜手共度一生,愛情最后成為親情也是值得向往的。
在民國時期,風流才子甚多,不少文人騷客的愛情故事在今天仍然被津津樂道。那時,有一個人叫做陳獨秀,是當時很多青年心中的偶像,他的一生坎坷不斷,但幸運的是他也遇到很多相識相知的人。
他晚年的時候被捕入獄,而小他29歲的妻子那時才得知丈夫的真實身份,但她并沒有懼怕陳獨秀會給自己帶來災難,而是毅然決然的陪伴在陳獨秀左右,他在牢房,她就在附近租個房子陪他一起度過。
就是這樣的一個女人陪伴陳獨秀度過了他最艱難的一段時光,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個人。那這兩個人的故事究竟是怎樣的呢?
隱居上海,與潘蘭珍相識
說起陳獨秀大家都不陌生,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他成為了一代青年人的榜樣。但在革命的過程中,他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導致整個革命的大失敗,所以在1929年的時候,陳獨秀被開除了黨籍。
那時的陳獨秀已經到了晚年,他貧困潦倒,來到了上海,隱姓埋名開始了自己的生活。也就是在這個時期,陳獨秀認識了潘蘭珍。
潘蘭珍是江蘇人,比陳獨秀要小29歲,從小出生于貧民家庭的她,生活十分艱苦。在她4歲那年來到了上海,為補貼家用,潘蘭珍很小的時候就出去打工了。
當時潘蘭珍一家居住在上海著名的貧民窟,1930年的時候,陳獨秀也搬來了這里,也就是在這個地方,潘蘭珍遇見了陳獨秀。當時,陳獨秀為了躲避追捕,在來到上海后改姓為李,大家都稱他為“李老先生”。
陳獨秀富有學識,平時的時候戴著一副眼鏡,說話很有涵養,還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哪怕在貧民窟里面也顯得與眾不同。
因為所居住的地方和潘蘭珍家相距不遠,所以潘蘭珍總是能在路上遇到這個先生,而他身上獨特的氣質,也吸引了潘蘭珍的注意。
在長時間的相處中潘蘭珍發現這位李先生只是一個人獨居,身體也不太好。一次李先生突發胃病暈倒在路上,被潘蘭珍發現后就急忙把他送往醫院,在他出院后潘蘭珍還經常去照顧他。
在日常的相處中,潘蘭珍發現了這位李先生勇敢正義的特質,而陳獨秀也發現了這個姑娘的淳樸善良,二人在日常相處中慢慢產生了感情,最后走到了一起。
不幸入獄,幸有潘蘭珍陪伴5載
陳獨秀和潘蘭珍結婚之后,潘蘭珍支持陳獨秀做自己喜歡的事,陳獨秀教她讀書寫字,二人的生活很甜蜜。但在日常的相處中,潘蘭珍發現自己的丈夫經常會見一些不同尋常的人,會做一些隱秘的事情,也時常搬家,但潘蘭珍還是不知道“李先生”的真實身份是什么。
潘蘭珍從不打聽陳獨秀的身世,而是默默的上班,照顧整個家庭,在潘蘭珍的照顧下,陳獨秀的身體漸漸好轉。結婚兩年,二人一直沒有子女,便抱養了一個女兒。1932年,潘蘭珍送女兒回老家的時候,留陳獨秀一人在上海。也就是這一時期,陳獨秀被他的秘書出賣,最后被抓捕入獄。
后來回到上海的潘蘭珍才從報紙上看到,被抓的就是自己的丈夫,那時她才知道原來“李老先生”就是著名的陳獨秀。
當時陳獨秀被外界造謠即將被處以死刑,所以他在被押往南京的時候,以為潘蘭珍不會再來找自己。但讓他十分感動的是,在他到南京以后,潘蘭珍就來探望他了。
陳獨秀知道自己的處境,所以他也勸說潘蘭珍回去,但潘蘭珍執意留在南京,這讓他十分感動。潘蘭珍在監獄旁邊租了一間房子,打了一些零工,支持日常的花銷,也經常到監獄里面去看望陳獨秀。因為潘蘭珍經常出入牢房探望陳獨秀,也幫助陳獨秀辦了不少的事情。
1937年,日軍突襲南京,陳獨秀所在的牢房也被炸毀,此時陳獨秀覺得即將大禍臨頭,再一次勸說潘蘭珍趕緊離開,但潘蘭珍還是拒絕了,堅持留在他的身邊。一個月之后,在胡適等人的幫助下,陳獨秀成功被釋放。
陳獨秀在監獄中被關押了5年,潘蘭珍就照顧了他5年,這樣的感情讓很多人為之感動。
不問回報,以一人之力養護全家人
被釋放的陳獨秀帶著潘蘭珍來到了武漢,但因為他的身份特殊,各類人員不斷造訪,為了避免生事,陳獨秀帶著潘蘭珍離開了這里,來到了重慶。
后來,陳獨秀的家人也因為戰爭來到了這里,和潘蘭珍住到了一起。在這里生活的這一段時期,家庭的所有花銷全部來自潘蘭珍。但是,潘蘭珍絲毫沒有怨言,勤勤懇懇的照顧好所有人。
在這里的陳獨秀專心著書,潘蘭珍也十分支持他,不給他添加任何麻煩。因為陳獨秀性格使然,曾經有人為了拉攏他用金錢誘惑他,但陳獨秀拒絕這些人的拉攏。所以家中的情況十分困難,陳獨秀的胃病再一次復發,到了1942年,陳獨秀無錢治病,在病床上躺了半個月,最后離開了大家。
在臨終前陳獨秀對潘蘭珍說要她在今后的日子里可以自力更生,如果遇到合適的人就迅速改嫁,好好的度過后半輩子。潘蘭珍遵從了陳獨秀的遺志,從來沒有利用陳獨秀夫人這個名號為自己謀求什么,而是自力更生,照顧好一家人。
直到1949年,潘蘭珍因患有癌癥不幸去世,但她對陳獨秀質樸的感情對陳獨秀一家人不求回報的照顧令人動容。
小結:
陳獨秀或許有過錯誤的領導,但他曾做過的貢獻、他的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也正是因為他的積極推動,我們的新文化運動才能如火如荼的開展,我們的思想才能發生轉變,我們的民族才能慢慢覺醒。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群人,在中華民族最危急的時候站出來,引領大家去尋找光明。這些先輩用自己的一生為我們的民族奔走、努力,今天的我們更應該繼承先輩遺志,為祖國的崛起繼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