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坐地鐵游古城 浙江人的夏天 木蓮豆腐續命神器
涼粉,是中國人對抗炎夏的秘密武器。從北方到南方,從長江上游到長江下游,涼粉的樣貌不同、做法不同、咸甜不同。而到了浙江,涼粉打名字就
涼粉,是中國人對抗炎夏的秘密武器。
從北方到南方,從長江上游到長江下游,涼粉的樣貌不同、做法不同、咸甜不同。而到了浙江,涼粉打名字就多了幾分江南的雅致,喚作“木蓮豆腐”。
夏至已至,又濕又黏的暑氣直接從地表貫穿腦門。我趁著紹興地鐵推出的“1元坐地鐵游古城”活動(為期一個月),乘地鐵從杭州來到魯迅的故鄉,品嘗這口江南盛夏里的清涼。
浙江人的夏天
木蓮豆腐是續命神器
在“魯迅故里”站下車,沿著魯迅中路往“魯迅故里”景區走,快到景區的時候往“孔乙己越宴”餐館旁邊的巷子里一拐,就能看到一家門口排著長隊的小吃店——越香王老漢臭豆腐。
這家小吃店的臭豆腐上過《舌尖上的中國》,老板王老漢說自己開店已經有二十多年了。
店里只賣7種小吃,木蓮豆腐銷量第三。
制作木蓮豆腐的原料,來自植物木蓮的籽。聽著陌生嗎?其實我們小時候都背過。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便寫到過木蓮:“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
木蓮的果實,長得確實像倒過來的蓮蓬。雌果裂開后,飽滿的種子春光乍泄。木蓮豆腐,就來自這些金黃的種子。
“木蓮籽我是從臺州溫嶺那邊進的。”王老漢說,制作木蓮豆腐的原料和過程都不復雜,好不好吃關鍵看配方。
每天早上七點,將木蓮籽洗凈后,王老漢把它們放入紗布袋里,反復揉搓十多分鐘,粘性就會起來了;接著就像做豆腐一樣,加入少許凝固劑攪拌,再放入冰箱冷藏約半小時即可。
看似簡單的制作方法,王老漢花了好幾年的時間研究。一次次調整,一次次試吃,才慢慢琢磨出了恰當的比例配方。“水放得少,膏狀感多;水放得多,口感更嫩;這個度很難把握的。”
冰涼涼,甜絲絲
你吃過正宗的木蓮豆腐嗎
剛剛上桌的木蓮豆腐,盛在普普通通的塑料碗中,雖是透明,卻帶著木蓮籽的淡黃色澤。澆上紅糖水,深色的糖漿順著縫隙流淌,將木蓮豆腐襯得愈發冰肌玉骨。
舀起一勺,送入口中,Q彈爽滑,入口即化。那份浸潤著紅糖獨特香味的木蓮豆腐,穿舌過喉在身體內長驅直入,燥熱的夏天也在瞬間變得清爽且熨貼。
王老漢說,現在市面上賣的涼粉,絕大部分都不是木蓮豆腐。
因為原料不是木蓮籽,它們的主要成分是魔芋膠、卡拉膠和白砂糖,果膠含量較少。雖然口感和木蓮豆腐相差無幾,但卻少了那抹淡黃色澤,以及若有似無的植物清香,“吃起來一般也是木蓮豆腐更嫩一些。”
慢時光,留得住老味道
對于很多紹興人來說,木蓮豆腐是童年的夏日回憶里,一份難以忘懷的甜蜜記憶。
炎炎烈日下,挑著紅漆木桶的貨郎走街串巷,“木蓮豆腐哦!賣木蓮豆腐哦!”聽到那悠長的吆喝聲,孩子們立馬來了精神。他們捏著從大人那兒討來的三分錢硬幣,跑到村口大樹下,眼巴巴地等著貨郎揭開木頭蓋子的剎那。
滿滿一桶的晶瑩果凍,就這么晃悠在陽光下。用瓷碗盛出,勺子劃碎,錫酒壺倒出紅糖水來隨意一澆。講究一點的,再舀一勺桂花糖,舌尖上便留下這獨屬江南的夏天味道。
聽一位紹興人朋友說,她自己還有一種木蓮豆腐的“獨門吃法”:“倒上半杯冰雪碧進去,超級好吃!”在她的印象里,小時候還能看到挑著來賣的貨郎,漸漸地越來越來少,“現在的話,倉橋直街那邊賣木蓮豆腐的小店最多吧。”
王老漢也說,來自己店里買木蓮豆腐、臭豆腐這些小吃的,本地熟客占了大多數,“有些第一次來還是大學生,現在孩子都十多歲了。”
王老漢的小店每天七點開始,一直要忙活到晚上十點才關門,“有時候我們忙不過來,吃晚飯都要九點了。”
白天來的客人,以游客居多。特別是這幾年互聯網社交平臺興起,很多年輕人在店里吃了覺得好,回家推薦給父母長輩,老人們也會拿著兒女寫給他們的地址攻略,專門趕來品嘗;
晚上的客人,則主要是本地人,“有些專門從諸暨、柯橋那邊車子開過來買,我也不好意思讓他們跑空啊。”
如今年輕人的消暑神器,是奶茶、冰淇淋、肥宅快樂水,木蓮豆腐也在悄然改變,一些店家會為它加上各種水果點綴增色。
王老漢卻一直堅守著最傳統的做法,“我覺得,還是原汁原味的木蓮豆腐最好吃。”
慢時光,留得住老味道。
紹興這座古城的迷人之處,既在于它的日新月異,也在于那些歷經了時間考驗,依然踉蹌而光明地佇立在原地的部分。木蓮豆腐,或許也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