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新政能否打消消費者心頭之慮?
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免征至2020年 首付僅需全款的15%就可購買2017年12月末,四部門發出的一份通知,給新政頻傳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又帶來了一個
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免征至2020年 首付僅需全款的15%就可購買
2017年12月末,四部門發出的一份通知,給新政頻傳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又帶來了一個重磅利好。這份由財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科技部下發的通知明確,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我國將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
稍早前,2017年11月,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關于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消費者僅需15%的首付款就可購買一輛新能源車……新政密集出臺,無疑將深刻影響行業發展,而消費者關心的則是,他們對新能源汽車的顧慮能否由此消除?
新能源汽車在“限牌”城市大賣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1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11.9萬輛,同比增長83%,月度銷量創歷史新高;2017年1~1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60.9萬輛,同比增長51.4%。業內預計,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有望超過100萬輛,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全國電動汽車的保有量有望超過500萬輛。
新能源汽車大賣,“限牌”政策居功至偉。麥肯錫中國發布的《2017中國汽車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限牌”城市買下了全國60%的新能源汽車。
2017年12月26日,近284萬人參與北京今年最后一期普通小客車指標搖號,0.11%中簽率再創新低。與此同時,超過11萬人在輪候新能源汽車號牌配置指標,甚至連2019年的指標也已被提前“預定”。
“排隊搖油車,比買彩票中獎還難,用車是剛需,所以買了新能源車。”北京新能源車主張先生的想法是“限牌”城市新能源車主的普遍想法。
和北京一樣,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貴陽等多個城市也在執行普通汽車“限牌”政策。但是很多城市均為新能源汽車保留了綠色通道,可以通過單獨的搖號系統增加中簽率或者直接取得上牌指標。
一項對國內六座城市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的調查顯示,限購大城市的新能源消費車型主要以國產純電動中端車為主,三四線城市的則以國產低端電動車居多。
痛點未除,消費者顧慮難消
盡管百姓的接受度近年來有所提升,但續航“縮水”、充電難和小毛病頻發等新能源汽車的傳統短板和痛點仍未得到有效解決,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仍有許多顧慮。
“續航300公里,冬天開暖風,續航縮水一半。”北京一位車主今年年初花費約15萬元,購買了某知名汽車品牌一輛具有“智能溫控系統”的純電動汽車。但“續航”與“暖和”不能兼得,該車主表示,他經常為了省電而舍不得開空調。
據了解,目前純電動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普遍低于400公里,大多數車型的續航里程低于300公里,雖然這個數字正在逐年增長,但是冬季續航里程大多會大幅縮水。
“國家補貼4.4萬元,地方補貼2.2萬元,共補貼6.6萬元。即使這樣,這款車的落地價格也要比同款燃油車型高七八萬元。”花高得多的價錢,買到了一輛使用和體驗不及燃油版車型的車,讓新能源車主陳鈴感到“不平衡”。
目前,國內大多數新能源汽車是各廠家在其已有燃油車型的基礎上,通過更換動力系統后生產出的,但其價格則普遍高于同款燃油車型,少則數萬元,多則十余萬元。
更讓新能源車主揪心的是汽車的安全性。“新能源汽車畢竟是新鮮事物,安全性有待考驗。”說這話的,是生活在北京的肖挺,直到上期搖號不中他才“被迫”轉向新能源汽車排號。“舉個例子,燃油汽車一般要經過碰撞測試,業內有很多權威的測試。電動汽車在這方面就沒聽說過。再比如,電池遇到極端情況下可靠性如何,這都讓人難以放心。”他說。
根據《2017中國汽車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人們不買電動車最主要的原因有充電樁不足、定價高等,2017年,人們更擔心電動車的質量、安全性,對較長的充電過程也不滿意。
新政將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在政策大力推動下,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市場。其中,與消費者購車密切相關的就是購車補貼政策。目前執行的政策是,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根據純電動續航里程按比例對購車消費者補貼,消費者購車最多可獲得6.6萬元。
“如果地方補貼政策不變,明年買長續航的車會更劃算。”陳鈴認為,補貼向高續航的車型傾斜,能讓消費者得到更多的實惠,“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每年都在提升,國家補貼應該鼓勵愿意投入技術提升產品性能的廠商,車主花更少的錢買到續航更高的車。”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也將對市場產生良性拉動作用。以售價為20萬元/輛的新能源汽車為例,免征購置稅將優惠2萬元。此前發布的《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將于2017年12月31日到期。“新能源汽車免稅政策需要穩定。”崔東樹說。
分析人士認為,國家出臺了許多政策引導新能源汽車行業健康發展,其中,類似購車補貼、免征購置稅及降低首付比例等和消費者直接相關,還有更多的政策將推動汽車廠商生產更多高品質產品,間接為消費者帶來利益。不過,新能源汽車要想提供給消費者和燃油汽車一樣的便捷性,仍有待時間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