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備案上演生死時速 首批名單料鳳毛麟角
聽說我們這個地區第一批完成備案的平臺只有個位數,目前大家都是在爭分奪秒,因為留給大家的時間不多了。多家網貸(P2P)平臺高管如是對中國
“聽說我們這個地區第一批完成備案的平臺只有個位數,目前大家都是在爭分奪秒,因為留給大家的時間不多了。”多家網貸(P2P)平臺高管如是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最近兩年,作為互聯網金融崛起的代表之一,P2P行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伴隨著不少問題和爭議。根據監管層給出的時間表,P2P平臺最遲應于6月底前完成整改驗收、備案登記工作。
業內人士認為,2018年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強監管將持續,互金平臺應放棄僥幸,扎實做好合規備案工作。預計各省市首批公示備案的平臺只會是“鳳毛麟角”,2018年行業將迎來一波較大的整合、出清。
強監管加碼
2018年央行工作會議明確,積極穩妥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推動建設互聯網金融監管和風險防范長效機制。央行副行長易綱近日稱,將探索把影子銀行、房地產金融、互聯網金融等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
監管加碼的同時是P2P平臺備案進入沖刺階段。
根據監管層給出的時間表,今年是P2P網貸平臺備案元年。目前,已有多個省市下發P2P平臺驗收指引、通知等文件,引導網貸行業合規發展。
廣東省監管部門8日表態,2016年8月24日后新成立的網貸機構將不予備案;2018年4月底前完成主要網貸機構備案登記,4月底未通過備案的必須在6月底前完成整改后申請備案。問題嚴重的平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緩期一年。此次廣東地區(不包括深圳)備案不會分批次進行,而是一次驗收,6月底前無法通過的可能會被引導有序退出或取締。
7日,廈門市發布《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聯合工作辦公室關于開展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提出即日起開始接收網貸平臺驗收申請,截止日期為3月15日。此前,上海、深圳、江蘇、江西等地已陸續下發網貸備案細則。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和上海的監管部門都已表態不會對網貸備案設置數量限制。北京P2P平臺驗收備案只求質量,不求數量,通過一家備案一家。上海P2P平臺備案從嚴把控,不設指標;合規一家,確定備案一家。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互聯網金融監管逐步建立起從無到有的框架,未來的監管取向應是補齊短板,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更不錯位。“監管和鼓勵應結合,互聯網金融畢竟是代表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向,對中國金融業起到了類似‘鯰魚’的效應。比如近年商業銀行互聯網化發展較快,外來機構的崛起是重要原因,對可能形成風險隱患的方面一定要補齊短板。”
平臺備案“競速”
“P2P行業合規備案正在緊張進行,但時間非常有限。”網貸之家CEO石鵬峰表示,預計在6月底之前拿到備案的平臺不到2017年底運營平臺的三成甚至更少,而在四五月各省市第一批公示備案的平臺可能只是鳳毛麟角。
人人聚財創始人、CEO許建文坦言,對平臺來說,合規備案是一個系統工程,既有要攻克的難點,也有大量的細節問題。“比如業務類型是否符合小額分散的要求,存量違規業務能否化解,能否做到用戶和平臺資金隔離等,這些都是平臺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如果在規定時限內未完成,就只能‘一票否決’。而信息披露、投資者教育、宣傳方式等方面的合規要求難度稍低,但同樣是合規的配套工作,需要進行細致梳理。”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學院金融風險研究室聯合發布的《2017年網貸評級報告》顯示,從全國來看,預計能夠拿到首批備案的平臺不超過400家。據上海互聯網金融評價中心分析,近500家平臺無力迎接備案,會選擇退出。
石鵬峰認為,目前P2P平臺合規整改壓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存量違規業務整改壓力大,尤其對于此前那些借款周期很長的業務,難以強制要求借貸雙方提前終止借貸關系;其次,符合相關條件的銀行存管對接上線的工作量極大,且存管銀行的合規性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比如要求存管銀行需通過中國互金協會的專門評測,而目前該評測的白名單尚未確定,再加之不少地方有存管銀行屬地化要求,可能導致有些平臺已經對接的存管銀行最后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對接。”
石鵬峰透露,當前備案所需提交材料的準備工作量極大,包括業務本身的整改、律所出具的法律意見書、平臺提供的業務專項披露報告(或自查報告)、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專項審計報告、網安部門出具的相關等級保護評測結果等,這些準備工作至少需要2個月。另外,各地方金融監管機構的備案審核與公示流程所需時間較長,導致很多平臺趕不及6月底的限期。“根據之前各地公布的備案和監管細則,按照正常審核公示流程,可能需要4個月以上,而像上海、北京等地還需要區一級和市一級兩個層級的審核,全部時間累計可能需要6個月以上。這還不包括平臺可能存在材料有問題被退回,需要重新提交的時間。”
為保證行業去粗存精、汰弱留強,石鵬峰建議,應特別注意防范在限期整改備案過程中極易發生的次生風險,加強對投資者的風險防范教育,通過完善的信息披露機制,讓更多主體加入到對行業的監督中來。
“放棄僥幸,放棄幻想,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做好合規——合規制度的完善,合規組織的建設和合規文化的塑造,如此才能夠及時跟上動態規范。”在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看來,動態合規和以前公關式的臨時性的合規大不一樣,必須做到五化:專人化、機構化、制度化、體系化、常態化。
擁抱技術成共識
在備案大限漸行漸近之際,P2P行業加速優勝劣汰。網貸之家研究中心發布的《P2P網貸行業2018年1月月報》顯示,截至1月末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數量為1906家,相比2017年12月末下降25家;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已經達到4110家,較2017年12月末增加73家。與此同時,行業貸款余額仍然穩步上升。截至1月末,P2P網貸行業貸款余額增至12493.9億元,環比2017年12月底增加了2.03%。
“誰能夠過了這次的‘備案關’,誰就會迎來嚴冬后的春天。”石鵬峰表示,通過備案之后,合規運營的平臺會迎來規范、健康、寬廣和極具前景的市場環境。因為平臺數量在不斷減少,而業務需求并不會因此降低,反而會隨著行業規范發展穩步增長。
在不少市場人士看來,備案之后,P2P行業的融資、IPO等有望進入“新時代”。《2017年網貸評級報告》顯示,種種跡象表明,市場對P2P的熱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隨著備案大限的臨近,網貸平臺備案的價值越來越被看好。不少公司突擊入股P2P平臺,直接詢價想控股或入股P2P的公司也越來越多。
東方證券分析師張穎認為,2018年常態化的金融強監管迫使高風險外溢性的互金企業逐漸轉型或出清,擁有或擁抱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并切實融入實際業務流程和場景,使得風險識別與防范、運營成本和效率、產品創新以及客戶體驗等方面得到明顯改善的相關主體將獲得競爭優勢。
中金公司分析人士指出,行業準入門檻的提升將利好那些已通過申請/收購獲得各類金融牌照、積極擁抱監管進行合規經營的互聯網龍頭,看好互聯網平臺依靠自身積攢的基礎技術和領先能力,賦能傳統金融機構,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地服務更廣泛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