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美等醫美機構被曝“危整形” 監管需從嚴
3月15日,《中國經營網》發布一篇標題為《華美等醫美機構現危整形 美麗陷阱亟待監管》的記者深度調查報道,引起各大財經媒體和社會公眾的
3月15日,《中國經營網》發布一篇標題為《華美等醫美機構現“危整形” “美麗陷阱”亟待監管》的記者深度調查報道,引起各大財經媒體和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
據《中國經營網》報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由于醫美市場不規范,消費者在追求美的道路上往往較為曲折。近來年,隨著割雙眼皮、隆鼻、打瘦臉針等整形項目越來越普遍,醫美市場空前火爆,大大小小的整形醫院遍布。然而,火爆的市場背后仍潛藏著不少風險,美麗事業“危機四伏”。
近日,一位名叫婷婷(化名)的消費者向《中國經營報》記者投訴稱,三年前其在南京華美美容醫院做的無痕雙眼皮手術至今未能完全恢復,不僅兩眼雙眼皮寬度不一,且其中一只疤痕明顯。而對此,南京華美方面竟表示,這是消費者自身原因造成的。
婷婷的經歷不是個例,記者在新氧美容微整形APP的投訴爆料平臺看到,有關整形失敗的投訴貼比比皆是,問題大多集中在整形效果不理想、虛假宣傳、亂收費、維權無門等方面。業內專家表示,整形美容行業的糾紛,往往與個人審美標準差異、治療效果達不到預期有關,具體責任很難界定,因而導致出現糾紛后消費者在維權上步履維艱。
對此,本報記者先后致電致函南京華美美容醫院有限公司和江蘇施爾美整形美容醫院有限公司。南京華美美容醫院相關人員表示,手術的效果因人而異,需通過醫生進一步的診斷、復查才能判斷具體責任。截至發稿,江蘇施爾美整形美容醫院方面則未予以回應。
責任難界定
“在南京華美做的雙眼皮,結果眼皮不僅一寬一窄,有一只還留痕了,而且痕跡明顯。”婷婷向本報記者抱怨,“因為是大醫院比較信賴,就算比別的醫院貴最終還是選擇了華美,沒想到付了1萬多元還沒有朋友在別家2000多元做的好。”
在婷婷看來,手術失敗了,應該由醫院承擔責任。但當她找到醫院理論,院方卻表示是她自身原因導致,可以做后期修復手術,但手術費需由消費者自行承擔。
3月14日,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南京華美美容醫院,其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手術的效果與消費者個人的體質、術后的護理等多種因素有關,需通過醫生進一步的診斷、復查才能進行后續的溝通。至于修復手術費用是否需要消費者自行承擔,對方表示:“給不了明確的答復。”
值得注意的是,醫美行業由于信息不透明,沒有統一的監管標準,“亂收費”問題同樣屢遭詬病。婷婷告訴記者,南京華美存在網上價和到店價不一致的情況。“當時項目有雙十一優惠價,結果我做完三天后才發現,質問醫院,院方卻說我沒有在網上預訂,到店就是原價。”
對此,南京華美美容醫院客服向記者解釋稱,南京華美擁有眼部專利技術,雙眼皮手術是他們的金牌項目,兩三千元是起步價,若消費者的面部基礎不好,技術難度相對較高,收費價格自然水漲船高。該客服同時表示,消費者術前都與醫院簽署了相關的醫療文書,具有法律效應,一旦出現問題,醫院將負責到底。
“醫美整形手術一方面取決于醫生的技術,另外一方面取決于后期恢復。有些人是后期沒有恢復好,落疤了或者增生了。有些情況是醫院真的沒有做好,例如一邊眼睛做了7毫米,另一邊做了8毫米。雖然只有一點差別,可恢復之后還是能看出來,尤其是在照相的時候。”一位不愿具名的醫美行業從業者告訴記者,這種情況下很難界定手術到底失敗與否、醫院是否應該承擔責任。如果遇到大型醫院,消費者維權之路則更加艱難。
針對這種情況,北京市中銀(蘇州)律師事務所王鍵律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常情況下,消費者可以與提供醫療整形的服務機構協商解決,或者向當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投訴反映,向當地的衛生行政執法部門反映、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追究存在過錯的醫療美容機構責任。
王鍵強調,一般情況下運用創傷性的辦法,比如注射填充物等均屬于醫療行為。所以接受該醫療整形服務的消費者并不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主張懲罰性賠償,而只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按照實際損失索賠。建議消費者在術前應充分了解醫療整形服務機構的資質和實施整形醫療的人員資質;術中要求醫療整形服務機構正確、規范、及時書寫各種記錄、病歷,完善相關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術后注意保存好手術前和手術后的照片、資料。
監管需從嚴
中國醫療美容安全信用峰會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醫療美容產業增速超過40%,服務總量超過1000萬例,超越巴西成為僅次于美國的醫美第二大國。業內預計,到2019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
然而,隨著整容行業的興起,毀容實例也經常見諸報端。記者注意到,不僅是華美整形醫院,包括Yestar藝星整形、江蘇施爾美整形等在內的知名整形機構也都存在不少投訴事件。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中國整容整形業興起的近10年中,因美容整形而毀容毀形的投訴平均每年有近2萬起,10年間已有近20萬張臉被毀掉。整形美容領域近年來已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
另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在醫療美容和整形美容投訴中,涉及質量問題的占比增長6%;2016年,美容美發類投訴仍高居服務類投訴量前十,其中醫療美容約占16.4%;2017年前三季度,醫療美容在美容美發類投訴中的占比超過了17%。
江蘇省整形美容協會秘書長湯建平曾公開透露,以乳房整形為例,南京市婦幼保健院2017年接收因注射藥物而感染的病例達70起,較2016年增加了2倍。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江蘇省衛生監督所對全省民營醫療美容醫院展開了專項檢查工作,重點檢查醫療美容機構執業資質、醫療機構依法執業情況、醫療質量、醫用藥品和器械管理情況。結果發現17家醫療美容醫院存在問題和漏洞,里面不乏有行業的“資深品牌”,最終有3家被立案查處。
其中,江蘇施爾美整形美容醫院被查出部分皮膚科治療室無衛生消毒設施;南京康美美容醫院主診醫師配備已不符合美容醫院設置要求;常州施爾美醫療美容醫院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涉嫌從事衛生技術工作;蘇州華美美容醫院違規使用抗生素,并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衛生技術工作。而常州施爾美醫療美容醫院和蘇州華美美容醫院則被立案處罰。
記者同時在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官網查詢到,2018年2月,南京市衛計委公布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記分表,江蘇施爾美整形美容醫院因超出登記診療科目范圍,擅自為患者開展臨床化學檢驗及臨床免疫、血清學檢驗,被記3分;2017年5月,南京華美美容醫院因醫師、藥師上崗未佩戴載有本人姓名、職務、職稱的標牌,被記1分;2015年12月,南京華美美容醫院因未將醫療廢物按照類別分置于專用包裝物或者容器,被記4分。
北京鼎臣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醫藥戰略規劃專家史立臣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如今的醫美行業由于缺乏監管,一方面存在大量的醫美機構在沒有資質的情況下從事較強的專業性美容醫療,另一方面專業醫生供不應求,眾多非專業人員進入使得行業魚龍混雜,從而導致整個行業亂象諸多。
“相比之下,日韓的整形美容行業規范許多。一方面,他們的醫美研發技術較為高超;另一方面,監管力度之大讓沒有取得醫療資質的美容機構難以踏入門檻。雙管齊下的方式使得日韓醫美將品牌打入亞洲。”史立臣認為,目前中國醫美行業發展混亂、亂象頻出,使得眾多消費者失去信任,要想改變這一局面,關鍵就是要加強監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