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滴滴或在為上市做最后的“廝殺”
從高德、攜程前后腳上線順風車、自營專車業務,到美團半路殺出收購摩拜,出行市場的劇情發展徹底脫離了公眾的預設,走向混戰。網約車領域,
從高德、攜程前后腳上線順風車、自營專車業務,到美團半路殺出收購摩拜,出行市場的劇情發展徹底脫離了公眾的預設,走向“混戰”。
網約車領域,高德、攜程、美團高調入局“圍堵”滴滴;共享單車方面,滴滴接管小藍單車,自有品牌青桔坎坷入場,阿里進一步控制ofo,美團收購摩拜。終究,“滴滴、快的”,“美團、大眾點評”,“攜程、去哪兒”式的聯姻在巨頭的干預下,沒能在摩拜和ofo身上上演,這場變局背后有滴滴、美團、攜程們的野心,也不可避免地囊括了AT等巨頭們的戰略考量。與此同時,“混戰”主角美團和滴滴或在為上市做著最后的“廝殺”。
資料圖 中新經緯 常濤攝
出行市場的變數
4月5日,國內媒體援引韓國媒體報道稱,滴滴獲得韓國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Mirae Asset(未來資產)2.648億美元的投資。
在此之前的3月19日,滴滴聯合中信的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獲批,首期擬發行3億元,儲架發行額度100億元。
可以看到,面對各方競爭對手的圍追堵截,滴滴正在全力的儲備糧草。
5年前(2012年)的9月9日,滴滴在北京上線。3年前(2015年)2月14日的那個情人節,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一年半(2016年)后的8月1日,滴滴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至此,網約車領域市場份額的前三名成為一家人,滴滴一家獨大。
在隨后的1年多時間里,滴滴一直保持著第一的位置,網約汽車領域能夠撬動滴滴地位的品牌始終沒出現,而這一局面因摩拜的一個行動開始被打破。
2017年9月27日,摩拜與首汽約車達成合作,摩拜在最新版APP新增網約車入口,成都、武漢是第一批開通摩拜網約車服務的城市。
到今年3月21日,美團醞釀了一年多時間的打車業務,高調在上海上線。一位滴滴司機向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透露稱,“美團打車在北京已經有近20萬的注冊司機,坐等美團打車在北京上線”。
事情到這里還只是開始,3月27日,高德宣布以公益為目的的順風車業務上線;在此之前,除滴滴快車外,高德旗下的高德易行平臺已經接入了神州專車、首汽約車、曹操專車、ofo、摩拜單車和飛豬旅行等眾多的出行服務商。
第二天(也即3月28日),攜程傳來消息,攜程專車正式在天津獲得“網約車牌照”(《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線上服務能力認定》),可在全國范圍通用。
再之后,劇情出現第一個大轉折,美團27億美元把摩拜納入囊中,中止了摩拜和ofo的聯姻。要知道,滴滴、攜程、美團都是從一二名聯姻走過來的。
有攜程、美團、高德加入與滴滴競爭,業內形象的稱之為“反滴滴聯盟2.0版”。
背后的巨頭之爭
在摩拜“賣身”美團坐實之前,市場上曾傳出“滴滴與軟銀、美團兩方都給了摩拜offer”的消息,有業內調侃:無論摩拜是滴滴的還是美團的,最終都是騰訊的。
這句調侃背后的潛臺詞是,目前整個出行市場正在走向代理人戰爭,即巨頭之爭。
據《財新》報道,正是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的牽線下,美團正式談妥投資入股摩拜的事宜。但這一消息沒有得到各方確認。公開資料顯示,騰訊是滴滴、美團和摩拜共同的投資人。
另一方,3月13日,阿里領投的8.66億美元融資一解ofo燃眉之困,但此輪融資采取股權與債權并行的方式,也意味著阿里對ofo的話語權再次加強。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分析,出行市場隱藏著一場巨大的流量之爭,而這背后是騰訊和阿里兩大巨頭的博弈。共享單車的戰略價值很大,且對于騰訊和阿里都具備戰略價值。早先摩拜和ofo合并受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騰訊和阿里的戰略考量不同。
而在網約車領域,獨立TMT分析師付亮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采訪時表示,隨著美團、攜程入場,市場重新被攪動。
“網約車市場的需求還很大,這種情況下意味著攜程和美團都有機會。另外,從這兩家企業現有的業務來看,也算是基于現有業務,完善服務鏈條。”付亮說,“美團和攜程的進入,會刺激行業提升服務品質,從這個角度來說,對行業是有利的。因為只有存在競爭的時候,企業才會更加重視產品的品質,甚至是從服務方面搶客源。當市場一家獨大的時候,很容易滋生大企業病,沒有人挑戰,企業前進的動力也會減弱。”
上市前必打的戰役?
美團收購摩拜之后,上市再一次成為美團不得不面對的話題。4月4日,就上市話題,美團方面對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的表態是“不予回應”。
不過在這之前,美團創始人王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過去這幾年,我們一直努力確保公司隨時能夠上市”,甚至提到他自己擁有超過公司10%的股份。這一表態被認為是王興回應業內傳聞:美團正在為赴港上市做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更早些時候,美團方面對上市問題的回復還一直是:“沒有上市時間表”、“我們想上市立刻就可以上市,但這不是最好的選擇”。顯然,對王興和他的美團來說,此時已經不再是要不要上市的問題,而是如何讓自己上市得更漂亮。
2017年10月,美團點評完成由騰訊領投的40億美元融資,當時美團點評的估值是300億美元。2018年3月,彭博社報道稱美團點評正在討論最早于今年年內在香港IPO,估值600億美元。而此時距離美團在全國7城市啟動“美團打車用戶報名”活動僅僅過去了三個月。網約車業務的推出,對美團點評的估值影響不言而喻。
對于美團收購摩拜的做法,上海社科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院李易也表示,這是美團在上市前進一步提升估值、為路演增加更多的籌碼。
而對于滴滴來說,上市傳聞一直較少。2017年11月份,滴滴總裁柳青在接受阿聯酋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滴滴對上市還沒有時間表。
互聯網分析師劉焱飛表示,一般來說一家公司經歷過D輪、F輪融資后就會考慮上市的事情了,美團的F輪融資發生在2017年10月份,滴滴的F輪融資發生在2016年6月,所以這兩家公司目前都有上市的需求。
“美團和滴滴存在競爭是因為他們有著相同的商業模式的基因,或者說他們都屬于互聯網帶來的新的公司樣態。傳統意義上的公司價值是由公司員工創造的,而互聯網帶來的新的公司樣態我們稱之為云組織,它的商業模式更靈活,大部分價值是由利益相關者創造的,比如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劉焱飛說,“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團外賣和滴滴網約車只是交通工具不一樣,他們的商業模式基因是相同的,無論外賣騎手還是網約車司機都是這個平臺的利益相關者,而且是核心價值的創造者。這也就解釋了美團為什么要做打車,滴滴為什么要做外賣,因為他們的系統就是一個讓相關利益者來分配、創造利益的云組織系統。當然,作為國內兩家較大的獨角獸企業,他們正面的業務較量其實也是在為爭奪國內上市而暗暗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