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起底“年份酒”亂象:二字價差可達數十萬元
罩著神秘面紗的年份酒或走到陽光下發展。中國酒業協會即將發布白酒年份酒標準體系的準入、監督備案體系,其中,準入制度將消滅90%多的年份
罩著神秘面紗的年份酒或走到陽光下發展。中國酒業協會即將發布白酒年份酒標準體系的準入、監督備案體系,其中,準入制度將消滅90%多的年份酒亂象問題。記者調查發現,無參照標準、無檢測體系、企業自說自話、打擦邊球等年份酒亂象一直是白酒行業的“癥結”,同一品牌白酒掛上“年份”二字,價差便可達數百元乃至數十萬元。
市場
“年份”比“酒”更值錢
茅臺80年賣20萬
“紅花郎10年團購價290元,15年400元。”4月26日下午,渝北某知名連鎖煙酒行內,銷售人員向前來買酒的顧客熟練地介紹著各種產品的價格,因為來者是常客,所以即便量少,也可以享受團購價。
但相比兩款酒團購價110元的差距,零售價就要高得多。根據郎酒官方的指導價,紅花郎10年零售價458元一瓶,15年則達到698元一瓶,相差240元。
“普通品牌的年份酒算‘低調’的,茅臺80年出廠價都是十幾萬。”資深老酒專家、重慶宗明酒業董事長蔣宗明告訴記者,年份酒的“年份”比“酒”更值錢已是普遍行情,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酒,年份不同,價差數倍再正常不過。
在京東商城茅臺旗艦店,最“低調”的茅臺15年標價為5599元,是普通茅臺酒1700元左右零售價的三倍。同樣在該店,另一款茅臺30年,標價11266元;更令人驚訝的是,茅臺80年陳釀醬香型白酒52度500ml單瓶裝標價219086元,是普通飛天茅臺的120倍以上。
天價年份酒不是茅臺獨有。此前,瀘州老窖特曲也對不同貯藏年限的瀘州老窖特曲進行了年份化定價。以52度500ml為例,貯藏5年的建議團購價為288元/瓶;貯藏年份達到37年的,建議零售價為46888元/瓶。
現象
換個標簽打“擦邊球”
小作坊也要分百億市場
年份酒巨大的含金量,讓各路酒企對其趨之若鶩,在各大線上線下超市,打著“年份”旗號的白酒簡直如過江之鯽,價格也是參差不齊,甚至只需花費十幾元,就能買到一瓶所謂的年份酒。
知名白酒專家、山東溫和酒業酒總經理肖竹青向記者坦言,一些不規范酒廠、小作坊,建廠沒幾年就推出5年、10年乃至30年、50年的年份酒已經成為業內常態。這些酒廠往往從外廠購買少量年份稍長的原酒,用陳年的原酒做引子生產年份酒,其實一瓶出廠的所謂年份酒里面,大部分用的是存放一兩年的新酒,標簽標注的卻是時間最長的原酒年份。
肖竹青表示,還有部分三四線酒企為了躋身主流市場,不惜淡化原有老品牌,用換標簽等方式改推新品牌,以數倍的價格賣相同的酒,希望以此提升利潤。
肖竹青舉例說,重慶某區縣小酒廠,推出了1949原漿、1979原漿等產品,實際上就是“新瓶裝舊酒”——酒還是原來的酒,就是把標簽換了一下打年份酒的“擦邊球”。
行業數據顯示,我國白酒企業在中食協注冊的有7000多家,其中有5000多家白酒企業推出了年份酒,前100強酒企更是有80%以上推出了年份酒,年份酒的市場也超過了100億元。
調查
有酒企產年份酒如放“味精”
陳年酒含量僅千分之一
各路酒廠追逐年份酒,年份酒到底是什么?最早引入“年份酒”概念的是古井貢酒,在上世紀90年代推出“年份原漿酒”的概念,隨后被各大酒企效仿。
“在普通消費者看來,‘年份’是指他買到的酒的窖藏時間,其實不是這樣的。”蔣宗明向記者表示,年份酒并不是將窖藏一定年份的酒即時包裝得來的,而是用具有一定窖藏年份的老酒,對新酒進行勾調而成。
他表示,按照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公開的說法,存放二三十年及以上的白酒,用不同年份的酒勾兌后,當年的基酒含量至少要超過50%才能標注酒齡。
但事實上,不少白酒年份酒恰好相反,很有一些白酒廠家用最近幾年的基酒,加上少量的年份基酒制成產品,標簽標注的卻是少量基酒的年份。陳酒添加多少才合適,全憑勾調師的經驗。“有些知名品牌的年份酒甚至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陳年酒含量,就像炒菜放味精一般。”蔣宗明說。
即便如此,年份酒在市場上仍備受追捧。“這與面子消費不無關系,有少部分人就是愛追求幾萬一瓶、乃至十幾萬一瓶的白酒,這里面有面子消費帶來的快感。”在蔣宗明看來,“年份酒”消費者對年份的需求本就高過酒本身,是助長年份酒市場的主要因素。
肖竹青也認為,年份酒走俏,取決于供需關系,不同層次的人都有面子消費需求,高端的消費選擇一線品牌的年份酒,中低端的消費選擇二三線酒企的年份酒撐面子,因此各路酒廠、小作坊推出的年份酒產品都有市場。
消費升級需求
適度打造“年份”能助酒企升級占位
“年份酒價格高的另一面,是其產品價值確實比普通產品更高。當然,這是指真正的年份酒。”某知名白酒企業人士向記者坦言,以市場上常見的紅花郎10年和15年為例,價格相差兩百元上下,但是消費者確實能感受到其品質是有差別的,只是有的年份酒產品是否值標的價,還有待商榷。
在肖竹青看來,在消費升級大趨勢下,更多人愿意付出更高代價享受更好的商品或更好的服務,白酒企業需要有高端品牌開路,才能在這個趨勢下有可持續競爭力。比如,作為區域名酒,溫和酒業集團2015年重組之后開始投資數千萬傾力打造“溫河大王”,其中“扛旗”的產品溫河大王30年年份酒價格798元/瓶,羵羊春秘級酒每瓶1580元。
他說,溫河大王的崛起和羵羊春秘級的問世,提升了溫和酒業的品質印象和品牌心理價位預期,溫和酒業集團全線產品成交均價因此整體提升50%以上,在山東白酒行業乃至在全國白酒行業創造了量價齊升的“有質量增長”,讓溫和酒業一躍成為年銷售4億元以上的酒企。
肖竹青說,適度打造年份酒高端品牌,有助于酒企從追求數量、追求規模、拼價格的惡性競爭中解脫出來,放棄拼資源拼低價的低級增長方式,提升企業占位。
規范發展
小作坊“年份酒”將掃地出門
年份酒的概念雖然有20余年歷史,并普遍被消費者接受,但尚無統一的標準可以讓消費者識別。肖竹青表示,我國對年份白酒沒有一個統一規范的定義以及對年份酒檢測沒有一個詳細的檢測標準,導致年份酒市場“亂標年份、假冒偽劣、勾兌混亂”現象普遍。
不過,這些現象或將終結。據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消息,歷經12年探索,我國將發布首個白酒年份酒標準體系,包括年份酒準入標準體系、年份酒表述體系,以及第三方監督備案制。
據悉,該標準對年份酒產品標注有明確的要求,包括企業層面標準體系建立和自我完善,以及產品層面的標準化要求等方面;預計將消滅超過90%的年份酒亂象問題。
比如,標準體系要求生產企業要取得中國酒業協會年份酒生產準入資格,且年份酒每批次生產量應該在中酒協備案;要求生產企業具備年份酒基酒專貯存庫,建立年份酒規定的理化檢測實驗室和理化檢測標準,能實現年份酒產品溯源等。
肖竹青認為,有了中酒協的備案準入制度,可以對市場上流通的年份酒進行監督,廣大消費者也有了判定年份酒真假的權威機構,將大大凈化年份酒市場,讓魚龍混雜的年份酒亂象得到治理。
在肖竹青看來,由于規模化的酒企都基本具備完善的溯源體系,以及具有完善的國家級品酒師等人才儲備,標準的制定,將引導行業良性發展,對大型企業有利。同時,該標準能將一些不合行業規范的小酒廠、小作坊拒之門外,這對于中國白酒贏得消費者信心,良性向前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重慶某知名酒企人士向記者表示,無論年份酒的招牌給企業帶來巨大品牌效應還是利潤,最終都應回歸產品本質,提倡健康消費、理性消費。
另一視角
拋棄“年份”也能做大品牌
“在中國的傳統白酒文化中,‘酒是陳的香’是普遍共識。”某知名酒企人士表示,眾多傳統消費者對白酒有回味、香味等執著追求,喝酒追求歷史感,最終走向“膜拜”式消費。
但拋棄年份招牌就沒有生存空間了么?“青春小酒風的流行,可以說打破了酒企言酒必歷史的怪圈。”該人士表示,來自重慶的江小白作為青春時尚酒品牌的代表,從一開始就與傳統酒企追求復雜香型、追求歷史、追求口味的厚重感不同,走清淡口味路線,提倡白酒“利口化”。
事實上,在巨頭林立的白酒市場,江小白的“異軍突起”并非偶然。該酒業人士坦言,在消費方式上,江小白也與傳統白酒的消費場景不同,江小白開啟了白酒可以與冰紅茶、雪碧、紅牛等各種飲料搭配的飲酒方式,更加時尚化、年輕化,走的是國際化口味路線,向威士忌、伏特加等國際酒類品牌看齊。
江小白酒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傳統白酒市場定位不清晰,目標人群比較廣,功能主要定位社會交際。江小白選擇細分市場,直接精準定位年輕人群,產品定位主要為好友相聚,主打“小瓶酒”單品。
江小白在2012年3月推出第一款高粱白酒“我是江小白”,簡裝版的磨砂瓶,主打藍白色調,瓶身上套著紙套,上面印著短小精悍的個性化語錄,“吃著火鍋唱著歌,喝著小白劃著拳,我是文藝小青年”、“關于明天的事,我們后天就知道了”等,引起都市青年情感共鳴,推出后快速贏得年輕消費者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