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態“清”出來,把美麗“補”回來
蕭山的第一家銀泰,在火車南站以南,新塘街道的轄區內。不遠處,家裝界的第六空間,成為輕奢人士了解時尚風向的前哨站。相國故里、江南水鄉
蕭山的第一家銀泰,在火車南站以南,新塘街道的轄區內。不遠處,家裝界的第六空間,成為輕奢人士了解時尚風向的前哨站。
相國故里、江南水鄉、羽絨之都……今日的新塘,東南風起,楊柳輕輕水波不興,路網通衢連接四方,用時代的聲音喚醒文化積淀,別有一番時尚之意。
“三清一補”“新”得有意趣
修繕后的院落青磚灰瓦,石雕窗花古色古香,水缸中的浮萍使春末夏初烈陽下的老宅古意盎然。
走出這處被譽為蕭山版“大宅門”的朱鳳標故居不多遠,就是寬敞明亮的朱家壇村相國文化廣場,仿古的高臺配合深紅木漆的長廊,讓人走累的同時可以小憩,“這次廣場的改造提升,我們村民都看在眼里,原本不算平坦的空地改造為展示我們特有的文化廣場,周圍的宣傳欄里還有不少朱鳳標事跡介紹,在增加了活動空間的同時,也多了一個了解家園的機會”。一提起自家門口的變化,村民江浩就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朱家壇村的變化,見證著新塘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把生態“清”出來,把美麗“補”回來,在新塘的各個角落里發生著裂變效應。
螺山腳下三村交界區的堆場,因村社、執法部門多頭管理、責任不清,整治工作推進緩慢。街道以“三清一補”為契機,借力“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順利完成1400余噸堆積物清理,讓“三不管”地帶面貌煥然一新。此外,大到上萬噸的堆場,小到居民家里的廢品回收點,都逐一清退,讓新塘成為“臟亂差”的禁區。
無獨有偶。水系發達、水網交錯的新塘,在推動“三清一補”的過程中,也順勢做足“水”的文章。“以前是‘違章建遍地,水塘飄臭氣;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現在是‘村民住排屋,游客溪邊住;室外四季花,溪溝多魚蝦’。”兩段打油詩深刻說明了前后的變化。結合水系地形,新塘規劃布局了文化廣場、公園、綠地等空間景觀,實現“村在景中,家在園中”,擦亮新塘生態底色,打造美麗城市花園。
改善人居環境是一場硬仗,讓環境好起來,才能讓產業跟上來、居民富起來。“開展‘三清一補’環境綜合整治,是深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體現,也是全力服務亞運、打造‘千年新塘,時尚羽絨’新名片的迫切需要,我們將搶抓時間節點,堅定克難決心,全面推進整治行動,運用科學手段找準癥結所在,從一處美向全域美、外在美向內在美、環境美向生活美轉型,加速實現新塘美麗蝶變。”新塘街道黨工委書記表示。
時尚產業“新”得有后勁
改善環境的力度前所未有,成效有目共睹。攻堅克難的“地毯式”整治,一路走來,新塘堅持還百姓一個美麗家園宜居生態,為發展騰挪空間。
隨著“城郊變城里,廠房變園區”的節奏不斷加快,第一時間緊抓蝶變機遇的便是新塘“老底子”羽絨行業。流水作業日夜穿梭,成包的鴨毛經過專業處理分離成絨和毛……如今,走在新塘羽絨工業園區,再也看不到鴨毛粉塵滿天飛、臭氣熏跑行人的景象,干凈、整潔是全新的印象。全國近一半的羽絨原料、羽絨制品、羽絨產能,更是從這里起航,飛向全國各地和海外。
而這僅僅只是新塘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站在創新驅動發展的風口浪尖,唯有破難而進,方能大有作為。
從幫助新興產業入駐著手,新塘圍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城市數字化“三化融合”,積極打造新業態、新制造、新零售、新支付、新外貿齊頭并進的“五新”數字經濟新引擎,簽約落戶了數字支付產業園、新能源汽車電控等在內的多個數字經濟項目,開啟了數字經濟發展新征程。
如果說動輒數千平方米體量的產業園區是“大動脈”,那么市民群眾家門口的社區商業就如同“毛細血管”,潤物細無聲地在整個城市“消費肌體”釋放能量場。而如今,家門口的商場——蕭山銀泰已正式對外營業,作為區域首家銀泰百貨,蕭山銀泰的亮相,填補蕭山城南大型商業中心空白的同時,也必將進一步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產業發展,助力新塘跨越騰飛。
記者手記:新塘水系發達,風景秀麗。但新塘人也曾戲稱,東西部差距很大。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新塘必然地成為城區。如何改變城郊接合部的氣質,新塘的做法是“三清一補”。簡單說就是清除臟亂、補上風景。雖然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但做起來卻不容易。
可貴的是,新塘的干部、群眾,有決心,更有眼光。打造城區的氣質,環境升級必然帶來產業升級。
兩個月來,“三清一補”,清出了美麗的環境,清出了發展的空間,也清出了新塘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