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散月明 光影融于建筑清河坊 南宋御街與清河街的照明改造
一座清河坊,半部杭州史。作為古代杭州都城的皇城根兒,它與南宋御街緊密相連,流水繞古街,小橋連老鋪,清池圍舊宅,交相輝映、亦古亦新。
一座清河坊,半部杭州史。作為古代杭州都城的“皇城根兒”,它與南宋御街緊密相連,流水繞古街,小橋連老鋪,清池圍舊宅,交相輝映、亦古亦新。
“杭城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對于南宋時此處的繁華,《夢粱錄》這樣描寫道。不難想象當時的情景:人流如梭,彩燈交織,燈火通明。
如今,完成照明改造的南宋御街和清河坊片區,在夜色與光影的裝點下跨越了千年時空,為現代的人們重現宋韻晚燈繁盛。
云散月明,光影融于建筑
清河坊,是杭州目前唯一保存較完好的歷史城區,亦是杭州悠久歷史的一個縮影。河坊街舊稱清河坊,因有清河郡王府在此而得名。南宋御街則是南宋臨安城的中軸線,全長約4185米。雖然古代的南宋御街已經“逝去”七百多年,除了出土的街面遺址偶有所見,其它杳然無憑,但作為一條承載了幾百年歷史的古街,中山路厚重的歷史文化值得后人探尋。
考慮到清河坊、南宋御街“古樸、文藝、高雅”的地域文化屬性,此次項目改善了之前街區照明不良、色光不統一的情況,以溫婉低調的手法展顯古建之美。照明手法總體務實,同時追求意境,大量利用街區現有景觀、水系、植物,營造因地制宜、光影生動、云散月明的夜景氛圍。
此前該區域的兩次亮燈提升都集中在御街南段,北段以及叭臘子廣場、大井巷、涵碧樓以及一些背街小巷仍有較多暗區。此次設計將這些區域納入考慮并進行了功能與景觀兼具的照明提升。御街建筑立面查漏補缺,對一些建筑形態極具特色但此前并未設計的建筑進行了補充,采用投光燈、洗墻燈,豐富建筑結構,營造街區立體氛圍。狹窄的巷道以洗墻燈提亮環境照度。周邊坊巷、廣場增加了訂制的臺階燈,既滿足了通行照度要求,也營造景觀效果。
加點連線,增強夜晚識別度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院光環境所負責人介紹,本次規劃采用了“一心 一軸 雙環 多點”的夜景空間格局,一心為以吳山·城隍閣為中心,以燈光串聯街區、遺址等重要夜游景點。
南宋御街北段,投影燈以多種圖案變化展示御街四季風情。五彩斑斕的顏色躍動在街道上,既吸引目光,又活躍氣氛,烘托出繁華的商業氛圍。
御街水系部分通過燈光變化,鮮活地營造出“流水繞古街”的意境;鼓樓城墻使用激光投影儀投影燈光秀以豐富街區內容。值得一提的是,為不影響街區整體的宜人尺度,設計團隊花了大量心思隱藏投影機、燈具、管線,以營造自然、和諧的近人感受。
串聯古今,傳承宋韻文化
公元1138年,南宋建都臨安,留下了150多年的歷史。本次夜景照明提升則是以“南宋臨安城舊址”為規劃設計范圍,以燈光重塑臨安宋韻的盛世繁華,再現“參差十萬戶人家”的壯麗景象。
當柔和高雅的燈光將武林門(古稱余杭門)、南宋御街、鼓樓、 南宋博物院(德壽宮遺址)、望仙閣、五柳巷歷史街區、城隍閣、太廟等8個具有南宋文化記憶的夜景節點如星宿般連結,一條融古通今的南宋文化探尋夜游線路就此呈現。
通過查閱大量典籍,從宋代的紋樣、家具、建筑制式里尋找靈感,為項目打造了有宋韻特色的燈具,融合宋式屋檐、紋樣等元素,古樸風雅,過目難忘。
在鼓樓的投影秀中,也用心從宋畫中提取素材。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中曾記載,舊時臨安無論官宦貴族還是平頭百姓,都喜歡飼養“貍奴”。宋徽宗更是喜愛畫貓。我們提取了宋畫中的貓、白鶴等形象,進行二次創作,讓它們出現在今人的視線中。
宋元時期,人們把商業性游藝場所稱為“瓦舍”,而在瓦舍里設置的劇場稱作“勾欄”。 現今,南宋御街的叭臘子廣場,也將在光影的幫助下吸引到更多的目光。特殊的提燈夜游、走馬燈表演、甚至是脫口秀等活動,都將這個全新的瓦舍勾欄中精彩上演,豐富市民及參觀者的夜間活動。
低碳創新,賦能老街風采
清河坊歷史文化特色街區南依吳山、北接鬧市、東連中河、西鄰西湖,自古以來一直是杭州最熱鬧的商貿中心。作為錢塘江、運河、西湖三大核心區域之一,清河坊也是今年亞運亮燈提升的重點。
為了營造多場景氛圍,應用了先進的智能控制模式,可以根據街區運營的需要在不同模式中自由切換。在特殊的節慶活動中,游客可以在這里的城墻、建筑、地面等區域“偶遇”節慶元素,讓人們在古樸建筑街區中完成古今融合、對話,由此對杭州底蘊、宋韻文化有更深刻的體驗。同時,充分利用功能性照明作為整體夜景的要素,提升環境的統一協調,讓綠色的、高品質的光填滿街巷和公共空間。在燈具選擇方面,設計團隊使用了高品質LED燈具,達到高光效、低能耗,更節能環保,也節約了運營成本。據悉,清河坊項目采用LED替換了原有的傳統光源,據計算,項目提升后,節能達到50%以上。
宋之風雅雖然隨歷史的洪流遠去,然而其中蘊涵的生活情調與審美意趣,卻并未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湮滅,這是一種追求雅致,講究品質的生活態度。愿燈光整體提升后的清河坊片區,能帶給游客如此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