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班”禁令之下 這些地方學校為何仍存在違規操作?
近日,記者隨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第一督查組在山西省調研發現,當地多所學校以是否購買平板電腦為標準劃分智慧班和普通班。進入智慧班,需一
近日,記者隨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第一督查組在山西省調研發現,當地多所學校以是否購買平板電腦為標準劃分“智慧班”和普通班。進入“智慧班”,需一次性繳納課程資源費、平板使用費等數千元。不少家長雖然心有抵觸,但為了讓孩子分個好班,只好硬著頭皮掏腰包。
按是否購買平板分班,這種變相強制推銷平板、違反教育公平原則的違規操作,早已被明令禁止。國務院督查室也已經通報多起違規事件。然而,禁令之下,一些地方學校依舊存在按是否購買平板分班的違規操作。這是為何?
這次督查組對山西的督查,透露出耐人尋味的細節。據報道,自推行“智慧班”以來,太原市教育局已多次收到家長信訪件及意見反饋。今年8月,山西省教育廳就曾將一條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反映的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學“智慧班”收費8800元的問題轉辦。該校自查后認為,“沒有亂收費現象發生,但是在與家長的溝通方面存在不細致、對政策的解讀不到位不全面的現象,使家長產生了不必要的誤會”。太原市教育局于8月14日將此結論報告了省教育廳。
從中可見,當地教育部門處理針對“智慧班”問題的舉報,不是成立調查組對涉事學校展開調查,而是要求被舉報的學校進行自查,而在學校自查自認不存在違規亂收費后,事情也就不了了之。按照這種處理方式,最終能讓問題得到調查、處理,只有兩條路徑,一是家長以發帖的方式,引起輿論關注,在輿論壓力下,教育部門啟動調查、處理。二是國務院督查組根據舉報線索,親自介入調查。
各地教育主管部門為何不從嚴查處學校是否按學生購買平板為標準劃分班級的違規做法?其背后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地方教育部門把推進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作為教育政績,但是卻沒有經費投入,于是默許學校向學生收費;二是學校與有關企業的校企合作中,有教育部門人員直接參與,不透明的校企合作中暗含利益輸送;三是調查、處理學校的違規收費行為,也會影響到地方教育形象,地方教育部門對違規收費加以包庇、掩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基于這些原因,治理按是否購買平板分班的違規亂收費問題,就需要明確:推進智慧教育,不能把成本轉嫁給學生。地方政府要保障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學校開展智慧教育研究與實踐,相應的經費應該納入財政預算,而不是向學生收取。
2019年教育部等八部門出臺《關于引導規范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強調,“作為教學、管理工具要求統一使用的教育移動應用,不得向學生及家長收取任何費用”。對于納入財政預算的經費使用,需要公開招標,做到全過程透明。而調查、處理學校的違規辦學,鑒于主管教育部門會是利益相關方,不能就由教育部門主導調查,而必須成立獨立的包括有紀檢部門人員、人大代表、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參加的調查組進行調查。
如此,才能避免調查受利益因素影響變為走過場,從而以有力的家長監督、社會監督,督促地方教育部門依法履職,學校依法辦學,尊重并維護學生的合法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