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免費午餐啟動愛的循環
“子女回來后,看到父母被照顧得好,專門送來米面油。”王娟說,目前餐廳食材用不完,賬面上有6萬多元,已
“子女回來后,看到父母被照顧得好,專門送來米面油。”王娟說,目前餐廳食材用不完,賬面上有6萬多元,已經形成愛的“反哺循環”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周立權
3月2日中午,恢復開餐首日,在吉林省臨江市的“家之味”餐廳內,不少人安心就餐,還有人拿著蔬菜遞給志愿者。志愿者熱情招呼,整理菜品、端菜、盛飯、收拾餐桌。
(資料圖片)
這是一家公益餐廳,殘疾人、留守兒童、環衛工人以及全市60歲以上老人在這里都可免費就餐。
談起籌建“家之味”的初衷,臨江市建國街道解放社區黨委書記王娟說,轄區內一些老年人收入微薄,空巢及獨居老人比例不少,還有一些人行動不便,吃飯成了他們每天發愁的事。
四年前,經與身邊愛心志愿者協商,王娟等人決定依托中心城區的社區開一個餐廳,免費提供午餐給有需求的人。為此,王娟與老黨員、志愿者們向駐區企業“化緣”爭取了啟動資金,又帶頭捐出家里的鍋碗瓢盆。
2019年7月9日,“家之味”正式開張。如今,在正常運轉每月需2萬多元的情況下,免費午餐啟動愛的循環,不斷將捐贈者的愛心轉換成可口飯菜和真誠服務……
行動不便者帶著家人和孩子到公益餐廳用餐(2023年3月2日) 周立權攝/本刊
在外地的兒子非常放心
年過七旬的老人結伴而來、殘障人士被志愿者攙扶著就座、環衛工人被請進餐廳、戴紅領巾的小學生被精心呵護……3月2日,“家之味”公益餐廳恢復營業,一幕幕溫情場景在這里上演。
“終于回家了。”當天上午,20多位老人陸續到來,在志愿者引領下有序就座。離開飯還有一段時間,店長程海波提議“按照老規矩,一起唱唱革命歌曲”。
每張小桌能坐4人,桌上擺放有打印的《革命紅歌合集》。在程海波領唱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社會主義好》的歌聲響起,餐廳內一片歡聲笑語。
“餐廳暫停營業那段時間,我每天吃飯大多是對付一口。”75歲的張洪志說,自己獨居,女兒在外地工作,來餐廳吃飯已經3年多了。71歲的于忠斌也是一個人生活。“我和鄰居結伴來,互相有個照應,飯后還能一起溜達,在外地的兒子非常放心。”他說。
11點正式開餐,菜品豐富:青椒油豆腐、紅燒粉條、炸平菇、青椒包、米飯、養生粥,還有3種小咸菜。
“騎電瓶車過來20多分鐘。”環衛工王德有大口嚼著飯菜,“以前都自己帶飯。冬天最遭罪,冷飯只能用開水燙一燙。”王德有說,以前跟10多個同事一起來吃,“今天恢復開餐第一天,我趕上了”。
拄著雙拐的王來成帶著兩個小女兒一起。愛心志愿者叮囑孩子多吃點,回學校好好學習。
腿腳不便的殘障人士柳林挽起衣袖和褲腿,對記者說:“自己一個人,幸虧有這里。”
恢復開餐當天,共有63人就餐,打包8份。4月10日,王娟告訴記者:“今天中午153人就餐,近些天都維持在150人左右。”
女兒說長大了要向我學習
店長程海波忙前忙后,臉上沁出細密汗珠。作為臨江市友誼醫院的護士,程海波的本職工作是救死扶傷,“在業余時間能為有需要的人出一份力,我感到同樣有價值和意義。”
一旦店長忙不過來,54歲的付艷萍就變成了總協調員。“我是從林業部門退休的,想為社會做點兒事。雖然忙活,但我快樂。”
身患糖尿病的61歲的志愿者馬秀英,一直堅持給餐廳做面食。“我養別人老,別人養我老,我相信愛會延續。”
恢復營業當日,輪到白山外賣公司樂享臨江站“送餐騎手”劉志強和雷曉峰當班。他倆共要送出8份午餐。“我們站共有70多位‘騎手’。公益餐廳只要開餐,我們就輪流來給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免費送餐。”雷曉峰說。
“女兒知道我為老人義務送餐,說長大了要向我學習,讓我很自豪。”劉志強邊看送餐地址邊說。
臨近12點,吃完飯的柳林拿起鐵鍬,來到餐廳前的斜坡上清理殘冰。“他身體不便,有時還來幫忙打掃廁所,讓人感動。”付艷萍說。
目前,餐廳注冊志愿者已達750人,有10多名常駐志愿者,年齡最大的70多歲,最小的16歲。
“這些志愿者堅持3年多,沒有任何報酬,令人感動。”說起身邊這些人,王娟直言“他們是我的精神動力”。
形成愛的循環
黨員帶頭捐物、愛心換來愛心、政府兜底補貼……愛的“反哺循環”讓充盈著濃濃愛意的免費午餐不斷延續。
“家之味”餐廳每月正常運轉需2萬多元,免費午餐能堅持多久,一開始王娟心里也打鼓,后來看到黨員帶頭捐款捐物,帶動了更多人共獻愛心,她心里便有了底:“只要黨員走在前,我們的工作就不難。”
程海波說,70多歲的老黨員張曉芹知道又開餐了,一早就送來5000元。工作人員按程序進行了登記。記者翻看餐廳去年的捐贈公示表,看到2022年3月張曉芹已經捐了1萬元。
在黨員帶動下,眾多志愿者和愛心人士踴躍捐款捐物。王娟說,餐廳財務全部公開透明,多人監管,確保愛心捐助全部用于餐廳良性運轉。
餐廳入口處的墻面上,掛著厚厚的捐贈公示表:王來成,捐菠菜8斤;柳林,捐豌豆2斤;任方平,捐小辣椒7斤;劉成娟,捐洗滌靈2盒;愛心人士捐秋菜款2000元……
“這些都是來就餐的人自行捐贈的。”付艷萍說,“夏秋時節,有些老人來了幾乎不空手,菜和水果吃不完。”
“子女回來后,看到父母被照顧得好,專門送來米面油。”王娟說,目前餐廳食材用不完,賬面上有6萬多元,已經形成愛的“反哺循環”。
據了解,臨江市民政局不定期給“家之味”公益餐廳撥錢撥物。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財政補貼是公益餐廳的“兜底”保障。
白山市(下轄臨江市)委組織部負責人時彩舒說,“家之味”餐廳在各級黨委領導下,確保公益事業的發展方向,不斷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探索出了一套公益事業開展黨建工作的有效途徑。
“有政府兜底、有居民參與、有就餐人的回饋,我們沒理由不堅定走下去。”王娟說。
臨江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高文岐告訴記者,下一步準備在城東和城西分別“復制”一個“家之味”餐廳,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