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專業優勢培養優秀綠色化工人才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以專業優勢培養優秀綠色化工人才面對化工產業“集群化、綠色化、數字化、國際化”轉型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以專業優勢培養優秀綠色化工人才
面對化工產業“集群化、綠色化、數字化、國際化”轉型升級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如何優化專業結構,如何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如何打造支撐人才培養新要求的產教融合平臺,成為化工專業群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資料圖】
近年來,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工專業群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出實招、見實效,將專業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近5年專業群累計獲國家項目和成果27項,近60%的畢業生入職世界500強或行業龍頭企業,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
出實招
專業群直面新時代化工產業轉型升級中對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積極推進專業賦能人才成長計劃,實施“三對接、三提升”工程,通過對接產業集群、技術迭代、數字化轉型,提升專業集成發展力、人才培養力、協同創新力,聚力打造全國綠色、智能化工類人才培養高地。
——對接服務化工產業集群發展,構建“一體兩翼”專業格局,提升專業集成發展力。
專業群緊貼化工產業鏈新布局,按照“技術基礎相同、職業崗位相關、職業技能相近、教學資源可共享”的原則,重構專業群,形成“一體兩翼”發展格局,精準支撐產業“三高”發展。一個主體,即以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為核心,面向基礎化學品生產,支撐化工產業基礎綠色安全高質量發展;以工業分析技術專業為主線,面向產業鏈全過程質量控制與管理,驅動產業高品質發展;兩翼協同,即以精細化工技術、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為兩翼,面向農藥、醫藥中間體和消費品生產,支撐化工產業向高端發展。
基于專業群,開發了“HSE管理基礎”等15門職業通用能力平臺課程、32門專業拓展課程,引入了20余門在線開放課程,建成了專業群課程共享庫,其中建成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課程3門、省級在線開放課程6門、校級金課20門。
——對接化工行業技術迭代升級需求,創新“雙元四階、三融三合”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專業人才培養力。
針對化工行業人才新需求,構建了“雙元四階”人才培養路徑:即“校企雙元協同,職業認知和職業通用能力培養→職業意識養成和專業專項能力培養→職業素養深化和職業綜合能力培養→職業操守內化和崗位(群)實務勝任”。以職業素質養成和能力遞進為主線,基于專業群視角,重構了“平臺+模塊”課程體系。
創設“三融三合”教學運行機制,將職業技能標準、行業技術標準、技能競賽國賽標準所蘊含的項目案例、組織訓練方式、評價標準融入教學過程;建立“課—證”融合、“證—賽”融合、“?!獎摗比诤辖虒W機制,系統設計“雙創”課程和實踐教學,實施“課內課外理實一體化、技能訓練與科創實踐一體化”教學機制;體現“課—證”融合、“證—賽”融合、“?!獎摗比诤稀i_展“1+X”證書試點項目2個、主編教材1本、建立培訓基地3個。學生全部取得職業技能證書。
——對接化工企業數字化轉型,“四方聯合、四位一體”打造高水平集成式實踐創新平臺,提升專業協同創新力。
依托學校牽頭成立的職教聯盟和產業學院,校、政、行、企四方聯動,引入5G、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技術,投資2400萬元(其中企業投入600萬元)與常州市應急部門及中石化、北京東方仿真等知名企業共建“產訓研創”四位一體綠色化工半實物仿真智慧教學工廠。建立了“技術引領、政行企校聯動”數字化迭代升級化工實訓基地建設機制和“三進三轉”實訓基地運行機制,即通過教師科研項目、大學生創新大賽、學徒制人才培養改革等,促進教師進平臺、學生進項目、教學進現場,實現教師向師傅轉變、作業向作品轉變、教學消耗向服務增值轉變。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實現實踐教學“看得見、進得去、能操作、可再現”目標,有效解決化工類專業實訓“三高三難”問題。依托基地,開設現代學徒制班26個,惠及學生700余人,年均社會培訓2000余人次,年均橫向到賬800余萬元,發表SCI等高水平論文58篇,獲授權專利21項。
師資隊伍是決定學校教學質量與辦學水平的關鍵因素,專業群實施“135”教師發展工程,即落實師德建設第一標準,爭做“四有”好老師。健全團隊教師培養三大機制,即“一體兩翼、師德貫穿、階梯遞進”的教師隊伍培養機制、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自我診斷與改進機制、教師工作的績效考核激勵機制,促進教師自覺發展。實施教師專業發展五大計劃,即實施高層次人才增長和專業名師培養計劃、團隊教師下廠實踐輪訓計劃、教師新一代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提升計劃、教師國外交流培訓與進修計劃、教科研創新團隊培養計劃,實現教師賦能創新,夯實人才培養根基。
與此同時,建立健全與專業群發展相適應的管理機制和質量保證體系,建立專業群發展年度診斷機制;建立“三階段、三層面、四主體”專業群教學診改機制;構建“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單元教學標準”三級標準體系;明確專業群負責人牽頭制定群內各專業共享性標準、專業負責人牽頭制定專業教學標準、課程負責人牽頭制定課程標準、任課教師制定單元教學標準(單元教學設計)等四主體責任。
見實效
經過多年建設,專業群內涵建設水平顯著提升,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省特等獎2項?!痘鳠峒夹g》獲國家首屆優秀教材一等獎。主持國家教學資源庫1項。培養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名。建有國家“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1個,國家教學創新團隊1支,省“青藍工程”優秀團隊3支。
人才培養方面,專業群聯合萬華化學、合全藥業獲批國家教育部門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2項,全國學生技能大賽實現8連冠,獲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特等獎1項、金獎1項。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穩定在98%以上,畢業三年職業升遷率達83%,畢業生留蘇率達80%。人才培養經驗做法得到了政府部門與業內同行的高度認可。牽頭制定了化工技術專業國家專業目錄、專業教學標準、頂崗實習課程國家標準、國賽標準,參與制定了化工總控工職業技能國家標準等。依托國家“雙師”培訓平臺,近三年為全國、江蘇省同類職業院校提供師資培訓2100余人次。
“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入選2020年國家教育部門創新創業教指委典型案例;“雙師隊伍建設模式”入選2020年國家教育部門“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典型案例;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案例和新形態教材建設案例分別入選2021、2022年江蘇省高職質量年報;“說專業”案例入選2020年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優秀案例;丙烯酸甲酯半實物仿真教學工廠入選2021年度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典型案例項目。
(李東升 薛敘明 楊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