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業面臨人才結構性短缺,這個群體需求大 每日熱聞
5月中下旬,北美精算師協會國際部董事總經理皮特森(AndyPeterson)近三年半以來第一次來中國。“中國是全
5月中下旬,北美精算師協會國際部董事總經理皮特森(Andy Peterson)近三年半以來第一次來中國。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保險市場之一。疫情提高了中國人的保險意識,尤其是年輕人對于保險的需求在增加,隨著科技的發展也對保險服務的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齡化的加劇讓這個人群也要獲得不同于以往的保護。”皮特森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
從保險市場的保費規模看,中國是世界上的第二大市場;從驅動因素看,人們對于保險的認知越來越高、中等收入人群的需求不斷上升,以及基礎設施的持續發展和老齡化的趨勢,都讓目前滲透率仍然較低的中國保險業擁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資料圖)
基于這樣的判斷,中國成為了他們越來越重視的市場。今年5月18~19日,北美精算師協會中國年會重回線下舉辦,就近年來當地的宏觀環境與政策變化,圍繞資本于利潤管理、新環境下的產品策略等領域展開討論。
增長之后的新挑戰
銀保監會5月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4.7萬億元,同比增長4.6%。2022年末,保險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6%,遠高于100%的達標線。
皮特森提出,在龐大的人口基數之上,中國保險業的增長是可持續的。除了上述提及的動力,還因為中國保險業的移動技術有著很高的滲透率,這讓消費者的投保變得便捷,也有利于迅速擴大市場。
在增長的大趨勢下,后疫情時代的中國保險業發展面臨新的挑戰。
中國保險科技公司力碼科技聯合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馬經緯對第一財經表示,隨著國內保險公司數量的增加和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國內的保險市場正在逐步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保險產品供給得到極大的豐富,高強度的市場競爭將推動保險產品更具針對性的創新以及保險服務質量的提升。
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原住民的“80、90后”逐漸成為保險消費的主力人群,行業的營銷方式和服務也在發生變革,要求保險機構能夠提供更加精準的保險產品和服務,以及更便捷、更流程化的產品體驗。
馬經緯還提出,隨著國內金融市場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投資環境的變化,保險行業的監管力度日趨加大,加強風險管理和服務質量成為保險公司的“必修課”。如何在“利差”之外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基礎上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成為保險行業新的挑戰。
人才結構性短缺
監管政策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對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據皮特森的觀察,中國的保險行業里,普通的運營和銷售人才是充足的。但像精算師這樣高質量、高技術層次的人才卻存在較大缺口。
“經過認證的精算師,是有能力把專業的結果轉化給保險業的人才。中國大概只有2000~3000名精算師,經過北美精算師協會認證的精算師約1400人,對應中國14億人口而言,還有巨大的需求空間。”他估計,和美國2.5萬名精算師服務3億多人口相比,中國至少需要數萬名精算師。未來5~10年,中國精算師的規模將保持每年8%~10%的增速。
“精算師要有很強大的技術專業能力和創造思維,以滿足市場的需要。比如從財務角度滿足不了老齡化加劇下的新需求,就需要創造財務穩定型的產品來支持個人長期穩定的需求。”皮特森稱,精算師作為全球的行業需要相互學習、互通有無,而獲得北美精算師協會的認證和資質后,就能在各個國家為當地人群提供服務。
三年多來首次回到中國,皮特森的行程很滿。他說,在協會已和中國20~30家大學有合作關系的基礎上,自己此次還將走訪更多中國的高校,尋求進一步合作,以共同培養中國的學生,幫助他們更早地獲得相關認證。
馬經緯稱,保險行業持續深入的數字化轉型,也推動了行業人才需求的結構性轉變。隨著行業數字化的推進,保險行業將吸納更多具備數據分析和風險管理的科技型人才來應對市場競爭和監管要求。同時,因為AI和科技可以提高保險公司的效率和生產力,幫助公司更好地理解客戶需求并提供更好的服務,因而行業對用戶體驗設計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會增加,通過用戶研究、交互設計等方式來提高產品的易用性和用戶滿意度。與此同時,一些重復性的工作可能會被自動化取代。
皮特森也認為,AI的發展會取代部分機械化的工作。“但我們這個行業最大的特點是基于情景做出專業判斷,這是我們關鍵能力。因此人工智能無法輕易取代,我們需要利用人工智能去更好地適應行業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