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夜幕下,一個群體帶動城市消費新熱潮
海報制作:方金洋新華社天津6月9日電(記者郭方達宋瑞)放上置物架、掛
海報制作:方金洋
新華社天津6月9日電(記者 郭方達 宋瑞)放上置物架、掛上“微店”標語、再在周邊裝點小彩燈營造氛圍……夜幕降臨,天津市中天煋河村房車露營公園逐漸熱鬧起來。
“每逢周末夜間,公園一隅,70多個攤位的商品琳瑯滿目。”該露營公園負責人陳彬說。這類市集經營成本低、場地靈活,成了很多年輕人展示個性化創意文創、手作、潮流產品的交流平臺。
(資料圖)
今年30歲的“上班族”徐燕利用業余時間“微創業”,在一家夜市經營手工飾品小生意。徐燕告訴記者,她身邊不少朋友都按捺不住,變成了夜市里的“小老板”。
在天津市和平區金街商圈印象城,這是樓頂的“飛機”主題酒吧。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提出,要“全面促進文化消費,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消費模式,發展夜間經濟”。
從傳統的燒烤小吃,到新穎的城市露營體驗,天津地標建筑之一的天塔湖畔人流量不斷上升。
“飛盤、全甲格斗等新型體育項目,都是我們招商洽談的重點項目。”天塔湖露營夜市項目負責人馬騰表示,消費者不僅僅滿足于填飽肚子,豐富的消費場景才能吸引到更多人群。
互動戲劇餐飲、文化茶寮等一批新業態是年輕消費群體嘗鮮的選擇之一。“許多年輕人將自身的愛好當作‘微創業’的手段,既豐富了服務形態,也拉動了實際消費。”馬騰說。
用餐前從盲盒中抽取身份,用餐期間和演員互動化身“戲中人”,從戲里與盤中分別品味天津的市井文化,天津印象城老碼頭餐廳的“一出好戲”近來吸引了不少客人。
“融合是關鍵。”天津北方演藝集團事業(文旅)拓展中心項目部經理王晶說,“我們以戲劇形式講述天津飲食文化,很多觀眾對在觀劇中吃到什么樣的美食非常期待。同時,通過與演員現場‘飆戲’,食客可以身臨其境享受一場視、聽、味覺的融合盛宴。”
一頭是消費,一頭是就業。夜間經濟活力與就業的關系,由數據可見一斑。
云賬戶(天津)共享經濟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為超過8400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工商稅務代辦、收入核驗結算、商業保險保障等方面的靈活就業服務,其中相當一部分結算就發生在夜間。
“今年5月,云賬戶夜間(20點至24點)結算人次占全天的27%,其中24點結算人次占比達到6%,是全天的高峰之一。”企業董事長楊暉認為,新就業形態的不斷豐富,恰是對不斷涌現的消費需求的呼應。
夜間消費的“脈搏”離不開城市特色,如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依托文旅資源,打造沿街商業矩陣,諸多餐飲和文創品牌入駐,已經形成可持續的“文化+”街區。南京的秦淮河畔,夫子廟、明城墻、江南貢院等人文勝地交相輝映,形成千年古韻與現代商業融合的別樣景致。
“發展夜間經濟需突破‘千城一面’,深耕新模式、新場景、新業態。”天津財經大學教授高楠認為,伴隨著多元化力量的注入,各地夜間消費市場還將愈加繁榮,更多城市也將找到夜間經濟與城市文化有機融合的發展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