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年畫、貼春聯 感受孔府的專屬“年味”
圣府蒸花糕,祈福年年高,孔府過春節已經形成了一套傳統,蒸花糕便是其中一項。圖為孔府面點師現場制作花糕。 沙見龍 攝與國咸休,安富尊
“圣府蒸花糕,祈福年年高”,孔府過春節已經形成了一套傳統,蒸花糕便是其中一項。圖為孔府面點師現場制作花糕。 沙見龍 攝
“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在山東曲阜孔府門前,孔子第七十五代孫、孔子書畫院名譽院長孔祥勝正在現場書寫孔府的專屬春聯。
2月8日,“孔府過大年”活動在山東曲阜舉行。圖為游客懸掛祈福牌。 沙見龍 攝
2月8日正值農歷臘月二十三,一場特殊的“孔府過大年”活動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舉行,傳承了幾千年的蒸花糕、貼春聯、拓年畫、貼“門神”、祭祀展演等傳統年俗,展陳著“天下第一家”的專屬“年味”。
貼春聯、做年畫,山東曲阜孔府“洋溢”獨特年味。圖為孔子第七十五代孫、孔子書畫院名譽院長孔祥勝正在現場書寫孔府的“專屬”春聯。 陳碩 攝
“春節前夕是孔府書房、司房文職人員最忙活的時候,他們要負責書寫孔府所有要張貼的春聯。”據孔祥勝介紹,孔府春聯要求嚴格,除了對偶得當,還講究紙墨精良,字體工整,春聯的長、寬及張貼位置都有著嚴格規定。
孔府“門神”木刻印版均勻涂墨,然后將宣紙緊覆其上,經過細致打拓后,一張張“門神”的底版便“閃亮登場”。孔子博物館專職畫師、孔子書畫院副院長邱清峰當天現場制作孔府“門神”。經過上色等工藝后,做工精細、代表不同寓意的“門神”便張貼在孔府的大門上。
“孔府過大年”系列活動中設置了游客參與貼春聯的環節。圖為參與活動的小游客幫忙貼春聯。 陳碩 攝
“孔府‘門神’別具特色,如今孔府仍保存著印制門神的明代印版。”邱清峰告訴記者,“門神”分文、武兩類,各個門上張貼的也有明顯的等級區分,“將軍貼在官衙的通行門和內宅正門上,加官和門神貼在官衙廂房、室內內門和后門,以及內宅較重要的門上”。
記者當天在現場看到,曲阜孔府大門前的大紅燈籠已經高高掛起,門口的柱子上也已貼好了春聯,儼然呈現出中國春節的濃烈氣氛。數百名游客興致勃勃地駐足觀看和體驗寫春聯、拓年畫。
貼春聯、做年畫,山東曲阜孔府“洋溢”獨特年味。圖為現場張貼“門神”。 丁春麗 攝
來自塞拉利昂的約翰遜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在塞拉利昂有孔子學院,因此自己對孔子的生平、思想有一定了解,此次來到孔子的誕生地親身感受孔子文化的魅力,感到十分幸運。“現場傳統民俗的展演彰顯了中國春節的獨特魅力,自己將會把體驗和感受分享給家人”。
據孔子第七十四代孫、曲阜市孔子國學教育培訓中心主任孔繁鵬介紹,作為古代宗族家庭的代表,孔府過年特別隆重,整個過程講究禮樂、禮儀、禮數,處處有禮,按照舊例,一到臘月,孔府就要敲晨鐘、擊暮鼓,貼春聯、貼門神,展現孔家專屬“年味”。
一到臘月,孔府就要敲晨鐘、擊暮鼓,象征著新年即將到來。圖為游客體驗敲晨鐘。 沙見龍 攝
孔繁鵬認為,“孔府過大年”活動展示的傳統民俗、風土人情等是中華民俗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參與活動能夠使大家深切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孔府,又稱“衍圣公府”或“圣府”,是歷代衍圣公的官署,也是孔子后裔直系子孫的住宅。據檔案記載,不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孔府過春節已形成了一套傳統,并世代傳承至今,其主要活動包括熬臘八粥、掛天燈、蒸壯、貼春聯、貼門神、除夕守歲、祭祖、龍燈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