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療愈》 科藝融合的一次嘗試和實踐
如何用科藝融合的手法,用自身的視覺語言和藝術視角,對時代當下作出回應,是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媒介與交互專業碩士研究生毛姣姣、徐
如何用科藝融合的手法,用自身的視覺語言和藝術視角,對時代當下作出回應,是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媒介與交互專業碩士研究生毛姣姣、徐理青、俞鴻達在不斷進行嘗試和思考的。
【創作故事分享】
我們團隊作品《細胞療愈》是起源于中國美院和西湖大學跨院校合作的項目,這個作品其實就是科藝融合的一次嘗試和實踐。在項目之前我們和西湖大學做細胞蛋白研究的博士進行了前期的交流,對腫瘤抗原的注射、與蛋白細胞的結合以及對病毒細胞的消滅過程與原理進行了基本的了解。從而在進行設計產出時,其實都是依舊醫學上的邏輯去進行的,因此三張動態海報分別對應了當時醫學中的疫苗注射、蛋白分子結合、病毒殺傷細胞治愈的三個階段。
作品更像是一個將大眾視野帶向醫學領域的一次嘗試,用藝術的方式讓大眾能夠對真正的醫學、科學領域正在研究和發生的嘗試更加了解。在創作過程中因為整個創作和醫學、科學等領域有比較大的關聯,但是作為藝術院校出身的學生,在前期第一次接觸到類似細胞療法、新抗原疫苗、腫瘤抗原等一系列名詞的時候是相當陌生的。創作過程中也有遇到創造成果與想象效果有差距的問題,比如我們在建模的時候蛋白的模型一直出現很多問題,但還是可以通過不斷嘗試從而化解的。
對于我們來說學校的資源與平臺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中國美院創新設計學院其實是一個非常提倡跨界融合的一個新晉院系,因此不管是學院的課程架構還是一些課余講座,都會請非常多各個領域各個學科的專家進行分享,因此在學院里其實會主動保持一種持續學習的動力;其次我認為可以多涉獵閱讀和學習,因為創意的產出是需要有知識的積累和鋪墊的,作為設計者不能一味地只是玩技術,更應該建立在知識體系和文化背景上去產出我們的設計,通過閱讀讓自己靜下來思考,從而激發一些創意和靈感。同時保持對當下新訊息的敏銳度,多去一些設計網站、與設計相關的公眾號關注一些當下的設計趨勢。
作品以視覺與交互體驗較高的形式將其研究成果呈現,在達到向大眾科普目的的同時,將科學與藝術進行良好結合。在此發出呼吁,我們共同生活,也共同存在。
【設計驅動力】
以動態的方式向觀者演示當免疫治療發生時的三個重要節點。
1.細胞蛋白研究:本項目首先對腫瘤抗原的注射、與蛋白細胞的結合及對病毒細胞的消滅過程與原理進行了解。
2.創意視覺嘗試:其次進行三個節點的視覺效果嘗試,嘗試手繪、二維、二點五維以及三維風格下細胞病毒等元素的貼合度。
3.三維模型建構:最終選用三維模型作為主題主視覺。
4.動態視覺設計:最后進行數字藝術動態海報設計,讓更多觀者深入了解細胞療愈主題設計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