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無墻的學院 第四屆之江國際青年藝術周盛大開啟
6月1日晚,生活力·第四屆之江國際青年藝術周盛大開啟,開幕主題展演于海內外線上25個平臺同步放送。包括中國美術學院、浙江音樂學院等13所
6月1日晚,“生活力·第四屆之江國際青年藝術周”盛大開啟,開幕主題展演于海內外線上25個平臺同步放送。包括中國美術學院、浙江音樂學院等13所在浙高校同步推出畢業展,線上線下5000余名青年藝術家、設計師、作家、學者共同打造一場全城綻放、青春洋溢的藝術盛宴。其中,線下展于浙江展覽館、浙江美術館等10大場館呈現,總展出面積約5萬平方米,展出3000余組作品。
第四屆之江國際青年藝術周以“生活力”為主題,以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杭州市人民政府為指導單位,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杭州市委宣傳部、拱墅區人民政府、上城區人民政府、西湖區人民政府、中國美術學院、浙江音樂學院聯合主辦。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指出,打造“無墻的學院”,讓畢業季走出校園,讓藝術與人民共情、大學與城市共融、教學成果與社會共享,是學校一直以來的初心和愿景。自2010年始,中國美術學院以“畢業展示周”開藝術院校之先河,面向公眾集中展示教學創作成果,向社會推薦優秀人才。2019年起在畢業展的基礎上,聯合浙江音樂學院,聯動文學與科學、文創與科創等各領域,發起之江國際青年藝術周。“高校是藝術第一教育現場,除了創造美,還要成為社會創新的重要動力。青藝周展示的不僅是創作成果,更是青年藝術工作者的文化思考和藝術觀”。
中國文聯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許江以《生活力的開放與爛漫》為題,寄言青年藝術家。在他看來,文學家、藝術家是不朽的、將自己作為終極目標來實現的人,生活力正是把自己作為目標來實現的某種瀟灑生活的根源,某種置身于大的社會生活的視野與能量。這次青藝周“生活力”的本質與底蘊,是對自我生活真真切切的感受,是對社會大生活的審視與思考,是將自己作為終極目標來實現的自持與堅守,是青春生命的生態與能量、開放與爛漫。
“本屆青藝周總計有5000余名青年藝術家、設計師、作家和學者參加,他們以線上線下多種形式,共同打造了一場全城綻放、青春洋溢的藝術盛宴,助力杭州成為一座具有創新氣氛、青春氣息、未來氣質的國際創意都市。”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說。這一屆青藝周選擇了“生活力”作為主題,希望以數千位青年藝術家的創作,在漫長焦灼的疫情歲月中,激發起我們每個人對于“生活”的理解、對于生命的體認,煥發出我們本真的生活熱情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動力。在他看來,“生活力”指的是一個人能動性地活著所應具備的生活經驗、現實理解和實踐技藝,包含著對人間煙火和百姓悲歡的樸素關懷,也蘊藉著對他人與遠方、萬物與生命的深切共情。
“生活力”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百年前提出的命題。于陶行知先生而言,“生活力”是無論處于何種境地皆可立足生存的安身之能力,更是一種堅忍不拔、對生活始終充滿熱忱的立命之愿力。他相信“向上向前的生活”,即是民族解放與人類解放的途徑。一個世紀過去,“生活力”給予2022年的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元宇宙的暢想、智能技術的迭代、合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的快速發展……使人類科技仿佛無所不能,歷史正加速朝向新人類或者后人類的明天演進。世界的未來撲朔迷離,生命之存續危機四伏……在人工智能與生命科技、新材料與新物質的創新不斷改變著人類生活世界的進程中,在各種信息、觀念和立場的紛雜擾亂中,我們該如何理解周遭的現實,如何應對當下的生活?高世名說,“藝術是生活的回聲,源自對現實的感應與沉思。藝術要成其大者,還要承載人道。我們講求為人生而藝術,就要對人的現實生活有所體驗,對人的精神世界有所洞察,對人之為人有所思考,對人的存在有所領悟。”
藝術應該帶給人們希望。使當代人身心安頓,是藝術與教育最根本的責任,要承擔起這一責任,就需要“有情有義的知識、身心俱足的思想、知行合一的創造”。高世名說,“生活力”要求所有的青年藝術家、設計師和研究者,全身心地投入我們的生活現場,用藝術的感受力與創造力,以人性的熱誠與善意,去捍衛生活的積極與堅韌,去頌揚生命的開放與通達,去展現人類“向上向前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