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閻學通:中美應就雙邊關系定位達成共識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6月18日至19日訪華期間,中國領導人與布林肯進行禮節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6月18日至19日訪華期間,中國領導人與布林肯進行禮節性會見。布林肯在訪問中與中方達成多項共識。這次訪問給處于“建交以來最低谷”的中美緊張關系帶來了些許緩和的氣氛。
由清華大學和中國人民外交學會主辦的第十一屆世界和平論壇即將于7月1日至3日在北京舉辦。這是中國首個高級別非官方國際安全論壇。眾多國際知名前政要、學者將在時隔四年后首次來到北京線下參會??梢灶A見,中美關系將成為這次論壇上最受關注的話題。
(資料圖)
今年論壇的主題是“求共識、促合作、穩秩序、護和平”。在昨天舉行的媒體吹風會上,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閻學通表示,從布林肯這次訪問可以看出,中美雙方在防止戰爭、維護和平方面是有共識的。雙方在保持人員往來方面也存在共識——盡管有“競爭、沖突和對抗”,還是要加大派遣留學生等人員往來的力度。這與美蘇冷戰相互隔絕的狀態完全不同,他不認同中美已進入“新冷戰”。
大國競爭不符合時代潮流。閻學通表示,我們希望歷史能繼續向全球化正確、進步的方向發展,而不是調頭向逆全球化的方向發展。阻止逆全球化,推動再全球化,需要制定具體的政策,形成贊成、提倡國際合作,否定和批判減少國際合作的全球性輿論。
吹風會后,閻學通就布林肯訪華、中美關系、中美歐關系等熱點問題以及本屆世界和平論壇的籌備情況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布林肯訪問有助雙方管控危機
記者:你如何看待布林肯這次訪華?
閻學通:中美關系的現狀是沖突大于合作,在沖突大于合作的情況下,雙方能進行的更多是消極合作,而非積極合作。什么叫消極合作?就是雙方進行的合作是防止雙方沖突升級為戰爭,或者防止沖突變得更加嚴重。就像兩個拳擊運動員,在比賽中說好不能打后腦勺,不能肘擊。中美之間的積極合作在目前狀態下很難開展。
如何看待布林肯訪華的關鍵,在于我們的期望值是什么。如果我們期待雙方能夠管控危機和沖突,防止沖突升級為戰爭,就會覺得訪問的作用是比較大的。如果期待這次訪問能讓中美恢復更多的積極合作,可能就無法滿足預期。
記者:布林肯在訪問中重復了美方的一些承諾,美國的承諾這次靠得住么?
閻學通:我認為美方做的是一個政策表態。大國之間的外交取決于實際的政策,而不是說辭。例如美國與臺灣進行軍事合作,他們不說自己是支持“臺獨”,要說是對臺灣進行“安全保護”。觀察中美關系,還要從雙方具體的政策進行分析。
記者:你認為布林肯這次訪問中,雙方一個重要的共識是在防止戰爭方面。近年來國際上常常說到中美之間如果爆發戰爭將是全人類的災難。你認為中美關系從現在緊張博弈的階段平穩過渡到下一個階段的條件是什么?
閻學通:中美想要讓兩國關系穩定在一個不會繼續惡化的水平,需要對雙邊關系達成共識,有一個共同的定位?,F在美國認為中美關系的核心是競爭,中國認為中美關系的本質不是競爭,雙方對兩國關系的定性不同,就會出現預期不同帶來的誤解。中美需要進一步溝通和談判,達成共識。
歐洲內部對中美博弈仍存分歧
記者:馬克龍4月訪華后提出“歐洲戰略自主”引起很大關注,最近又傳出馬克龍主動要求參加金磚峰會。在中美長期博弈過程中,歐洲能否成為一個關鍵“變量”?
閻學通:由于中美兩極格局已經形成,第三方的作用就明顯上升。如果是單極格局,第三方的作用就沒那么大。不僅是歐洲的作用在上升,日本和“南方國家”的作用也在上升,這是國際格局決定的。
馬克龍代表了歐洲一部分人的觀點和立場,但他不能代表整個歐洲的主流思想,所以他還得在歐洲做工作去說服一些人。比如歐盟的兩個主要負責人馮德萊恩和米歇爾,觀點就不一樣。
歐洲在中美競爭中間采取怎樣的立場,應該說在歐洲內部還是有分歧的。歐盟終歸是一個國際組織,不是一個國家,內部立場經常是有分歧的,使他們的立場變得相對模糊。歐洲不僅希望相對中國在產業鏈上具有自己的獨立性,對美國也要追求自己的獨立性。
世界和平論壇要堅持辦下去
記者:世界和平論壇自2012年開始舉辦,已經舉辦十屆。2021年清華大學總結世界和平論壇十年的文章中提到論壇已成為和慕尼黑安全會議、香格里拉對話會齊名的世界三大國際安全論壇之一。從今年開始應該說是新的十年,新的十年論壇將怎樣辦下去,發揮怎樣的作用?
閻學通:論壇舉辦隨著每年的具體情況發生變化,不僅受到國際環境影響,也受到國內環境影響,很難制定一個長期規劃。例如2020年由于疫情影響,志愿者都不能入校,論壇就線上舉辦。
我們只能說無論多困難,都要堅持辦下去,任何事情總有高光和低谷的時候。高光時刻產生的影響是光鮮亮麗的,在低谷時期雖然不再那么光鮮,但仍然能發揮實際的作用。
在我們看來,遇到的困難越大,所產生的作用和影響力就越大。現在國內大學舉辦的國際論壇越來越少,往往因為遇到困難就停辦了,我們只不過是在困難的條件下繼續堅持。我對論壇舉辦環境的變化并不特別悲觀,如果困難多,辦成的意義就更大、效果更好,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希望中西方社會間關系保持穩定
記者:從組織十屆世界和平論壇的經驗來看,你怎么看待“西方或西方媒體不喜歡中國”的問題?
閻學通:從媒體報道的方面來說,一些西方的媒體人不喜歡中國的制度,只想報道中國不成功的一面,不愿意報道成功的一面。這種帶有偏見的報道可能將會長期存在。
總體上來說,現在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國正面影響力的上升是困難的。過去,中國跟西方國家有矛盾是官方之間的,不影響到社會。但現在出現了社會敵對的現象,例如美國社會有反對華裔的思潮興起。
今年三四月我出國感受到的就是中國和一些國家之間政治關系的社會基礎被弱化,這很可能跟互聯網的影響有關,也與官方矛盾的激化有關。作為民間學者,我們希望能夠保持彼此社會之間關系的穩定。布林肯這次訪問,中美雙方還達成共識要繼續促進留學生的往來,也是同樣考量。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原標題:中美應就雙邊關系定位達成共識)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白波 吳娜
流程編輯:u028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