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觀察】高校博物館 我家大門常打開
即便過了暑期檔,未來的清華大學依然大門常開。2023年清華大學暑期校園
即便過了暑期檔,未來的清華大學依然大門常開。
2023年清華大學暑期校園對外開放參觀于6日結束。為滿足社會公眾需求,自8月7日開始,周末和法定節假日將繼續開放校園參觀,寒暑假開放安排另行公告。
暑期高校難進,甚至出現了由此而生的黃牛。本報曾報道一家三口游清北,黃牛開價2000元的文化現象。面對一票難求、總也預約不上的情況,社會各界呼吁高校常開門、廣開門。
(資料圖片)
以清北為代表的高校之外,暑期游最熱門的目的地博物館,也做出了重大突破。南京六朝博物館宣布取消周一閉館,市民、游客周一至周日每天都能參觀。
杭州也很快跟進,調整52家市屬國有博物館的開放時間,實行分類錯時開放,市民、游客每天都可以參觀博物館,從城市層面打破“周一閉館”。
無論是周末繼續開放的高校,還是周一不閉館的博物館,面對確實存在的供求緊張關系,增加供給是直接手段。
這一點看,清華大學和南京杭州的博物館開了個好頭,值得點贊,廣而告之。這種主動而為,是對內管理提效、服務升級的自我加壓,更是一種全社會呼聲下的擔當。
隨著我國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國民文化素質不斷提升,旅游需求也在經歷顯而易見的變化。從簡單的逛吃欣賞風景買買買,向文化游、知識游等精神層面升級。
今年的特殊性還在于,不少過去被抑制的旅游需求重新釋放。疫情三年后的首個暑期檔,家庭成為最大的游覽客群。體驗學習氛圍,接受歷史文化熏陶,無論高校還是博物館,都是家庭游、親子游的優質目的地。
高校開放不僅是傾聽外界的呼聲,也是強化高校與外界互聯,增加自身活力的體現。而博物館涉及到城市形象、旅游升級、文創產業賽道的大話題,都有必要在保障安全、秩序的前提下,深挖資源、延伸服務、提升供給。
時長和服務一個都不能少。服務意識到位了,責任歸屬落實了,讓更多人走進來,有更多的事兒可以做。
比如,高校可以讓更多師哥師姐成為新“導游”,分享求學成長經歷,講述校園生活趣事。教授學者進行知識分享,把文體活動注入新力量,用文化傳播、知識交流、精神營養,讓大家體會到真正的“到此一游”的價值和快樂。
博物館探索讓“文物活起來”,讓大家“動起來”。從傳統的被動聽講解,到主動提問、參與、體驗,讓文博資源與當下的流量熱點結合,與圖書劇目建立聯系,穿越古今。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高校游、博物熱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大。高校博物館大門常打開,積極探索延長服務時間,增加內容供給,是大勢所趨,應大有可為。
(文章來源:北京商報)